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共话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攻“尖” 产业向新 发展提质丨全国两会•京深连线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李舒瑜 周元春
03-04 16: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开年以来,从国产大模型的突破,到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惊艳亮相,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个个新动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写下生动注脚。

全国两会上,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攻“尖” 助力产业向新、发展提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降本增效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加速突破并深度融入千行百业,为各行业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

“实际上制造业应用AI技术由来已久,TCL很早就开始相关布局,如今多个项目已有成果。”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TCL华星已构建自己的星智大模型,作为企业级应用的一个中心。去年,TCL通过AI应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远超于公司同期在AI技术领域的投入成本。

在李东生看来,AI技术被应用,无论是在生产制造环节还是设计研发环节,都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以显示工艺开发为例,以往需在生产线进行试验,从投入到产品评价需要10天左右,且占用产线产能,成本高昂。如今已经可以用AI模拟实验替代,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成本。“我们计划在未来2-3年大幅提升自身算力中心能力,这将更好地支撑企业智能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唐冬生表示,推动 AI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他呼吁,通过打造一批 AI 升级示范标杆,加快建设 AI+制造示范园区,加速 AI 赋能制造业示范场景,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构建良好生态。

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催生了高水平开放市场,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说,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指导文件,推动我国自主汽车芯片行业不断创新发展和国产汽车芯片的批量应用。尽管取得不少突破,在设计领域、制造能力、应用生态、测试认证体系等方面,仍有不少课题亟待攻克。他呼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发力,攻克关键设计短板、提升核心制造能力、扩大终端应用和完善认证体系,提升国产汽车芯片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平均寿命8年左右来推算,新能源动力电池即将近来大规模的退役期。如何更好地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新课题。冯兴亚表示,建议尽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加快产业规划优化产能布局、完善监管措施推动规范运营。

培育数实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测试组技术主管陈淑贤说,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是,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数据确权、跨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陈淑贤建议,从顶层设计着眼,出台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专项规划,以及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同时,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培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将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科学管理,使其能够如同其他有形资产一般,被精准地识别有效地运用,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吴以环建议,“软硬兼施”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

在制度机制“软环境”上,吴以环提出,应当补齐基础制度和配套细则短板,制定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适应的数据资产分类标准和目录体系、建立适配规律的定价机制、建立数据流通存证溯源体系、完善数据确权法律法规等。在基础设施“硬环境”上,她建议要全面统筹大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场景和平台的建设工作,推进新型算力中心、算力集约调度平台、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共用。

深港打造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一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出台政策措施为低空经济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在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面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深圳集聚有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形成完备产业链条。香港特区政府也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成立专门的“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两地可以强强联合,打造深港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朱鼎健建议,有关部门对深港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产业链互补、科技研发合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政策引导,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化国际化。同时,选取部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如跨境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作为政策法规协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至整个大湾区。

朱鼎健还提出,可发挥深港国际化优势,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湾”低空经济文旅品牌。同时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与国际接轨,吸引全球资源参与,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李舒瑜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