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去年培育“名特优新”个体户1.44万户居全省第一,新设经营主体民营经济占98.78%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03-01 07: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得益于因地制宜搭建平台集聚要素,我市民营经济主体迸发活力。记者日前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市去年共培育“名特优新”个体户1.44万户,居全省第一;累计“个转企”1.1万户,提前一年半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全市当年新设经营主体中,民营经济主体占98.78%。

深圳的实践表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要求。当前,深圳通过系统性改革和创新,打破要素市场壁垒,构建起权责清晰、流转顺畅的要素市场体系,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向“新”求“质”。

深圳全力打造群众满意、企业称赞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商事主体登记越来越便利

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民营经济创业者。刷脸对话可注册企业,首创录音录像电子签名新模式,足不出港澳就可“一站式”注册深圳公司……在深圳,商事主体登记越来越便利。

走进毗邻香港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多项创新成果让企业感受到便利和高效。

创业者李明告诉记者,如今把办理营业执照、免费刻章、发票领用、员工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预约银行开户、签订三方扣款协议、水电气报装共10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1个平台1次申报1日办结,实在太便捷了。让他更惊喜的是,包括营业执照、公章在内的“开业大礼包”直接邮寄到家,免费领取,全程“零见面”“零费用”“零跑动”。

新形势下,深圳以新思维激发新动能,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关键堵点。如今,我市经营主体准入、退出流程进一步优化。据悉,我市全面落实新《公司法》和配套法规,建立高风险企业预警和注册资本较大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全国首创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模式,推行无介质网上办理营业执照,每年为经营主体减负超5000万元;率先全国试点《新兴行业经营范围目录》,全市经营主体选择新增目录超105万次;实现港澳台及外籍人士开办企业全流程网上办理,新增外资企业同比上升18%。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深圳实行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万智勇说出了企业的心声:“深圳为企业营造了优越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环境,让企业更安心地进行研发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随着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民营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明显增多。如何破解难题?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深圳有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获全国推广。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的“创新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名列其中。

深圳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开拓海外市场,但面对种种困难一筹莫展,便向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求助。该保护中心专家针对该企业出海痛点及难点,提供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及应对的综合方案。最近,该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保护中心助力,公司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深圳聚焦创新主体出海‘主航道’,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法案、政策修订等常态化监测机制,实时监测欧美热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案件动向,紧盯案件立案、禁令发布、案件审结等关键环节。”该保护中心主任宋洋说。

据介绍,深圳全方位强化海外风险防控,实施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为近400家企业提供海外商标监测预警、海外高频原告和律所风险预警服务。全流程实施案件动态监测,累计监测深圳企业涉外知识产权案件1797件。为涉案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解决方案,累计为1820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海外纠纷应对指导,节省诉讼费超5000万美元,减少市场损失超21亿美元。

依法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在深圳创新感到幸福和充实。”云鲸智能创始人、CEO张峻彬说,“深圳的营商环境非常公平,你有能力、企业有能力,就能拿到资源,发展企业。”

在深圳,发展民营经济所需的金融支持、土地供应、设施共享等各种生产要素平等使用,市场环境公平有序,这得益于有关部门持之以恒提能增效、依法行政。

“深圳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开展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行动,让公平竞争环境持续优化。”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构建“自我查、集中审、智慧检、外部督”四项机制,2024年,推动24个市级政策制定部门增设内部复审机构,集中会审市、区两级重大政策措施311份,大数据筛查各类文件5.7万余份,全年共对142份政策草案提出修改意见,问题文件事前拦截率达46%,清理存量问题文件51件。我市还开展网络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重点整治互联网平台、直播营销、民生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全年办理涉电商平台案件2657宗。如今,深圳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市场竞争状况评估第一。

在经营主体权益保障方面,深圳全面加大涉企违规收费执法检查力度,督促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退还违规收费8292万元,确保结构性降费减负红利真正惠及企业。

服务型执法深入推进。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执法新模式,2024年对1400余件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减罚免罚,减免罚金额近6000万元。同时,深圳在全国首创“随信综合查”新型监管模式,按照企业信用评级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政企减负率达39%、问题发现率48%,最大限度减轻负担,促进民营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