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震霖 王志明
02-27 07: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党群阵地焕“新颜”,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近日,南山区正式公布了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9500.97亿元,连续12年位居广东省区(县)第一,离“万亿城区”目标越来越近。南山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奋勇向前、实干争先的结果。

在过去的一年,南山区委组织部聚焦服务中心大局,把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和攻坚能手作用,推出以“创在南山·奋勇争先”为主题的《创·在南山》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区城管局、住建局、教育局、文体局、工信局、科创局、企服中心等区直部门干事创业的创新与成绩。今年,南山区委组织部将不断厚植组织优势,汇聚强大组织力量,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奋力推动“百校焕新”“党群新貌”“绿美新城”等“六新行动”,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南山新篇,为南山全面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注入强大动力。

古色古香的南头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党群阵地焕“新颜”,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在南头街道南头古城里有一栋独特的建筑,红砖的外墙、富有艺术气息的外形,让来古城的游客忍不住拍上几张照片,这就是南头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在装修设计上,“调性融入景区、服务贴近景区、运营适配景区”,装修风格既简约又温馨。因为党群服务中心地处古城内,为服务游客,在一楼设置了游客中心,提供急救医疗、旅游导览、物品寄存等服务。中心还探索社会化公益化普惠化运营,广发“英雄帖”引入百姓茶室、书法培训等项目。党群“热力指数”每月排全区前十,居民来访量月均近4万人次。古城居民刘大哥感叹:“在这比家里舒服多了,天天想来!”春风吹来花自开,群众爱来常来的地方就是好景点,南山区委组织部通过“党群新貌”行动,强化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整合和创新模式,把群众需求作为党群服务中心的设计导向,内容出彩、体验出众、拍照“出片”,充分彰显家园、阵地、堡垒功能,切实提升群众服务的满意度,推动党群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党群新貌”行动中,南山区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各类居民服务的“集散地”,比如,整合社区图书馆、社区养老驿站、社区食堂等24类功能,打造了一批便民、亲民、利民的服务综合体,如,沙河街道高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医康养托”服务,社区食堂、家政服务等让中心服务更接地气。去年,南山区完成桃源365幸福空间、侨城坊等26个党群阵地的改造工作,还逐步在全区党群服务中心铺设电子公告栏、电子门牌和客流相机“智能三件套”,建立党群“活力指数”模型,从客流数量、停留时长、活动数量等维度进行量化管理,对党群G+小程序进行优化,显著提升了党群阵地的服务功能和使用率。通过“政府+公益+商业”的运营模式,规范化、制度化地引入商业主体,实现了居民受益、商家微利、财政省钱的共赢局面。2024年,全区党群阵地的客流量已从每月61万人次提升至125万人次。

2025年,南山区“党群新貌”行动将在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基础上,计划编制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设计导则与运行管理质量评估体系,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标准化建设向特色化、个性化方向跨越发展。未来,这些党群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拓展功能,集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于一体,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贴心且独具特色的服务,打造成为群众身边的温馨家园与活力枢纽。

i南山平台——“一饼六找”服务界面

百姓学堂赋能成长,打造“家门口的学校”

强基才能固本,凝心方能聚力。南山区委组织部为拓宽就业培训渠道、提升居民技能,依托党群阵地开展“百姓学堂”试点,精选区党群服务中心、白石洲东社区共建共治中心、大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6个示范点,采用“党建引领、公益主导、资源整合”模式,围绕就业需求与综合能力培养开展培训,打造“家门口的学校”。

不久前,在大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几十名身穿工作服的外卖骑手和快递员围坐在屏幕前,认真聆听讲师讲解无人机配送技术的最新应用。从基础操作到航线规划,再到智能投递演示,几名学员尝试操控无人机升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稳稳降落,现场响起一片掌声。这样的学习氛围正是“百姓学堂”带来的全新体验,它不仅为居民提供职业技能提升的机会,更让他们在社区找到归属感和成长的可能性。

为确保培训内容贴合实际需求,各示范点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调研,并根据培训热点动态调整课程。师资方面,组织部发掘企业、行业协会、就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开发实用、实惠、实效的特色课程。街道、社区发动社区能人、技术达人、工艺匠人等“进课堂、上讲台”,为社区居民、新就业群体开设技能培训、手艺传承、能力提升等课程。区直部门整合企业、协会等资源,例如,区人力资源、工青妇等部门围绕就业服务、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遴选培训课程;区科创、工信部门联合区科协、区人工智能协会等提供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科普课程。

此外,“百姓学堂”聚焦再就业培训,积极链接认证培训、定向就业培训等资源,鼓励开展“订单式培训”,依托“深i才”小程序实现企业用工和求职信息双向匹配,打造“结业拿证+专场招聘”“结业拿证+推荐就业”模式。同时,搭建线上“云课堂”,利用“南山通”“党群G+”等小程序、公众号,形成线上学习矩阵,扩大教学受众和影响力。去年以来,南山区依托各级党群阵地“百姓学堂”已经开课600余场次、1万余人次参加培训,1300余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虚拟园区持续创新,助力中小微企业“加速跑”

企业是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企业兴则城区兴,企业强则城区强。南山区始终将企业需求置于首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区街联动,大胆创新,率先构建起“3×3”虚拟园区服务矩阵。

在线下,南山区精心打造“一街道一特色”服务示范点,各街道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与企业需求,量身定制特色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在线上,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起协同服务网络,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服务网。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员全域全时组网服务,真正做到让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凭借“硬核”资源与“暖心”服务,南山区的虚拟园区服务已全面覆盖辖区内59万商事主体。2024年4月上旬,创新建材公司因产线改造,在i南山平台提交融资需求,平台实时匹配将需求推送给意向银行,次日该企业成功拿到120万元的预审批额度,企业反馈非常高效。

2024年以来,南山区虚拟园区累计兑现政府产业扶持资金24.2亿元,促进166笔银企融资,融资金额合计13.3亿元,152家企业通过虚拟园区找到满意的办公用房,促成上下游企业合作32例。线上平台累计注册用户量达106万,日均访问量逾1.7万人次,企业“有事找党委政府、办事上虚拟园区”成为常态。

为助力南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南山区委组织部不断丰富拓展全区“助企跑团”体系架构,在1625名干部挂点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出台《虚拟园区“园区跑团”助企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工作方案》,从园区(楼宇)物业、行业协会、产业链党委中招募助企志愿者1423名,发挥志愿者深植园区、贴近企业优势,实现“一人一楼、全局跟进、精准服务”,如粤海街道从律所、金融机构等招募120名专家志愿者,现已成功帮助8家企业获得融资授信1950万元,挖掘海归人才线索35条。

“双报到”推动“双服务”,架起党群“同心桥”

为进一步激活党员先锋力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南山区委组织部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以及“党员服务市集”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双报到党员的自身优势,促使党员深入社区一线,切实服务群众。工作中,严格压实服务责任,高度重视群众满意度,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践行党员“双报到”,传递真情温暖民心。南山区创新推出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深入挖掘社区实际需求以及机关单位的资源优势,精心设置社区常态化服务岗位,并建立起社区需求清单、单位资源清单、年度共建清单。凭借“一岗位三清单”模式,实现社区报到人员明确、岗位清晰、责任落实,推动资源与力量精准对接社区,有效减轻社区压力,为社区治理赋能。去年,南山区共设立社区常态化服务岗位2310个,梳理形成 “三张清单” 共计6116项,成功发动7367名区直机关党员踊跃参与,累计服务时长超7万小时。例如,南山法院在社区普法宣传,开展巡回审判、法律咨询,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劳资纠纷。2024年为6个社区提供司法服务,举办“微法庭”进园区36次,成功调处企业诉求500余件。

此外,南山区委组织部积极在商圈、园区、写字楼等场所开展“党群‘来服市’·南山好‘市’来”党员服务市集活动,活动中,党组织精心“搭台”,党员干部热情“摆摊”,累计举办105场,服务企业群众超25万人次。

为使报到效果量化、可视化,南山区巧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双报到”工作监督评价,将报到情况纳入党建考核体系,与党员评议挂钩,并写入干部年度考核登记表,促使党员在社区报到过程中不断强化宗旨意识、锤炼党性修养。通过“双报到”和党员服务市集机制,南山区成功将机关党员力量下沉至社区,有力推动机关党员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实干争先强担当,高原之上攀高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南山区建区35周年以及前海合作区成立15周年,更是区委提出“全面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的开局之年和冲刺“万亿城区”的决胜之年。接下来,南山区委组织部将牢牢把握“现代化”的目标、“创新”的特征和“全球一流”的要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让“创·在南山”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勇敢“闯”、大胆“创”、踏实“干”,为南山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圳实践中走在最前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震霖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