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聆听管风琴演奏、观摩深圳交响乐团排练,沉浸式体验中国古老的乐器古琴的魅力……近日,来自深圳市云端学校和北大附中深圳学校(集团)黄埔学校的200名同学来到深圳音乐厅,在“每周半天计划”实践活动中,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音乐艺术之旅。
浸润式音乐课堂
让美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
当管风琴的低音声部在音乐厅内缓缓流淌,空气仿佛被注入庄严的气息。在深圳音乐厅,青年管风琴演奏家常晓婷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管风琴演奏,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管风琴的震撼音效和丰富表现力。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台管风琴共有86个音栓,包括长笛、簧管、弦乐等类型的丰富音色。”常晓婷老师为现场学生们讲解了管风琴基础知识,并特别介绍了眼前这台管风琴的特点。学生们观察到琴键与音栓的联动,惊叹于这台巨型乐器的精密构造。
接着,师生们共同观摩了深圳交响乐团和国际著名小提琴家宁峰带来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排练。在指挥家林大叶的带领下,学生们亲眼看到乐器音色的交织与碰撞,真实地 “触摸” 到音乐的肌理。
“平时一票难求的演出,如今就这样近距离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传统音乐课难以复制的。”现场一位观摩的音乐教师感慨道,在教室里,我们只能通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交响乐,但在这里,学生能亲眼看到指挥家的每一个手势,亲耳听到乐器之间的微妙共鸣,甚至感受到音乐厅声学设计带来的震撼效果。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
“5G+云端”
让艺术教育“零距离”
“铮——”一声浑厚的泛音从古琴荡漾开来,箫声也从斜后方幽幽切入……现场200名学生正围坐在舞台前,屏息凝神地聆听深圳市古琴艺术(虞山琴派)代表性传承人羊琼老师与国家一级演奏员魏荣老师带来的琴箫合奏《酒狂》。
如果说管风琴展现了西方音乐的恢弘,古琴课程《穿越千年的声音密码》则带领学生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深圳市古琴艺术传承人羊琼从琴体构造、指法技巧讲到音色中的文化内涵。课程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上台,在羊琼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勾”等基本指法。叶瑾瑜同学现场演奏了经典古琴曲目《良宵引》,其指尖的细微动作通过高清大屏幕实时呈现,云端也传来坪山实验学校、宝安区裕安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们共同演奏的琴声。羊琼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更多孩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千年古琴‘活’在当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首次将5G+教育城域网接入深圳音乐厅,依托“直播+双向互动”模式,打破空间壁垒,坪山中学、育才实验学校等15所学校30多个班级的 1400 余名学生也在云端同步参与,感受这场音乐盛宴。
与此同时,云端学校另一组校外实践课程的同学来到深圳市博物馆,化身文化探索者,在正展出的“数风流人物 明清肖像画展”中寻找与古琴相关的画作,并通过云端平台,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分享给线上线下课堂的同学们。
据介绍,深圳音乐厅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标,年均举办逾百场高品质惠民演出及艺术大师课,为学生搭建起校外美育的优质平台。随着“每周半天计划”试点推进,深圳将持续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艺术教育新生态和“万物为教材、世界作课堂”的全域育人新格局。
(部分图片由深圳市教育局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