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演奏“山海交响” “圳能量”助力老区振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02-20 07:4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老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为老区带去深圳的技术、资金及发展经验,大力鼓励深圳企业在老区投资建厂、开展产业对接以及乡村帮扶……特区创新基因注入老区振兴血脉,迸发出强劲的助推动能。

2024年,深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聚焦江西赣州、广西百色、广东汕尾等对口合作地区,从红色文化共育到新兴产业联动、从乡村振兴到智慧城市共建,深圳正以创新机制与务实行动,以“特区所能”精准对接“老区所需”,为老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展现了特区服务全国大局的责任与担当。

赓续红色血脉,共筑精神文化高地

红色教育培根铸魂。深圳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振兴动力,以文化共鸣促进情感共融。深圳创新开展“喀什青少年江西之旅”活动,组织喀什地区235名师生赴赣州于都、瑞金等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以红色文化涵育各族青少年爱国情怀,活动中,喀什市第五中学学生苏麦亚·苏来曼难掩兴奋:“此次研学收获满满,我会珍惜每一刻。”

深圳活化利用老区红色资源,不仅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百色起义纪念馆里,活跃着一个个红领巾讲解员,他们向游客细致讲述革命先辈领导发动百色起义的历史;由深圳引入中旅集团(港中旅国际)投资运营的百色起义纪念园5A级景区,正成为当地红色旅游标杆旗舰;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在北京、深圳、赣州等地演出,该剧充分调动了深圳、赣州两地的本土资源,真实还原了寻乌当地的风土人情,九十多年前寻乌社会的点滴风貌,通过舞台上的一幕幕画面依次浮现。

深圳还积极推动革命遗址遗迹的修缮与改造。如推进汕尾金厢镇周恩来居址、渡海处和谢非故居等革命遗址提升工作,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编印《深汕革命遗址通览》,共同挖掘南昌起义军在大鹏新区沿海转移的历史细节等。唯有完善红色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才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红色精神引领合作共赢。深赣联合举办“敢教日月换新天”苏区精神与特区精神联展,以深圳改革开放历程对话赣南苏区奋斗史,激发两地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深圳企业、社会组织用心用情推动革命老区红色遗址保护、乡村教育等项目,彰显特区与老区“山海相连、心手相牵”的情怀。

共育特色优势产业,激活老区经济新动能

深圳立足老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老区内生发展动力。

现代农业强链增效。在百色,深圳引入“果天下”“巨人园”等深加工企业,联合顺丰、中集冷链等物流配套企业,带动芒果“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预计今年百色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精深加工区。百色靖西市的深圳龙岗—百色靖西龙邦跨境合作产业园,依托粤桂协作机制,成为广西首批“供深基地”,靖西酸嘢的品牌知名度也进一步扩大。深农集团在百色乐业县建设3000亩高山蔬菜基地,日均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60余吨,带动2.5万人就近就业。在赣州,认证“菜篮子”基地4个、“深圳农场”9个、“圳品”60个,赣南硒品深港直供馆落地深圳,打通富硒农产品直供湾区的高效通道。

新兴产业蓄势突破。深赣依托对口合作机制牵线搭桥推进合作,推动中国稀土集团与深圳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促成中国稀土集团创新总部基地顺利落户深圳,共推稀土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新能源产业方面,中广核、润世华、华润、深圳能源等企业参与百色20个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装机容量达508.8万千瓦;深圳汕尾两市签署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共建协议,每年可为深圳提供绿电60亿千瓦时。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腾讯“粤桂数字农文旅”项目已扩展至15个示范村,通过直播带货、VR云游带动农特产品销量增长;支持汕尾“跳岛游”、帐篷露营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海丰县4个村落入选省级文旅特色村,为汕尾文旅市场注入活力。深圳非遗生活公司在赣州寻乌引进优秀的竹编技艺,与寻乌当地竹编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竹编文化村。

共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打造协同发展新样板

深圳以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为切入点,推动老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助力老区实现“造血式”发展。

智慧赋能新型城镇化。华为与赣州深化战略合作,共建智慧城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华为云计算为百色搭建“壮美广西·百色云”平台,实现政务、产业数据云端互通。深圳燃气集团在赣州建成2座超级快充电站,引入光储充一体化的电站投资运营模式,探索新能源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融合。

交通互联打通发展动脉。深圳与赣州联合申报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推动“深圳-珠海-赣州”城市群成功入选,进一步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加快建设,赣州综保区国际物流中心、赣州国贸中心等核心项目将进一步提升“赣深组合港”运营效能。自2021年4月开行以来,“赣深组合港”至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三同”班列总计开行超5000列,开行至欧洲的中欧(亚)班列超1600列,构建起贯通沿海、辐射内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圳还以专项资金支持开通“深圳—百色”直达动车,将两地通行时间压缩至5小时,为老区融入大湾区经济圈按下“加速键”。

生态治理筑牢绿色屏障。深圳水务规划设计院主导赣州寻乌县马蹄河水生态治理工程,通过系统治水改善东江源头水质,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饮水安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支持汕尾持续开展碳普惠项目,汕尾市陆河县7个镇37个村林业碳普惠项目以成交价63.61元/吨成功竞拍,为村民带来700多万元经济收入。深圳联合百色研究制定《深百合作碳普惠管理办法》,聘请深企编制《百色市林业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动两市在林业碳普惠方面的开放与合作。

科技助力公共服务提质。华为与赣州市人民医院共建“医疗+AI”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深圳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向汕尾延伸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助力‘百千万’共享大健康”活动,让老区群众足不出户享受特区医疗服务。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