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场非遗服饰创新展向市民展现盛世华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02-11 23: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0日。

2月10日,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协办的华裳莞印 民韵传承——2025年非遗服饰创新展在东莞市文联开幕。此次展览特邀蓝宫纪品牌、东莞市青年艺术家黄小东、客家服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桃莉共同为市民带来一场非遗服饰的视觉盛宴。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0日。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实践,三位艺术家的匠心传承和创新思维让我们看到非遗技艺和文化的更多可能性,华夏衣裳不仅仅是历史,一针一线间更凝聚着历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巧思,相信在众多青年艺术家的努力下,定能让非遗服饰、非遗技艺在东莞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阎江表示。

本次展览策展人黄小东在开幕式上分享了她的创作心路。作为蓝野先生的入室弟子,多年来,黄小东始终铭记师训,致力于在粤港澳大湾区传播传统服饰造型文化。能够与恩师联合举办展览,展示历年来的实践成果,并得到众多亲临开幕式现场嘉宾的认可与鼓励,黄小东深感荣幸,心中满是感激。此次展览获得了师父的大力支持,从历代服饰、妆造的复原设计,到手工缠花、掐丝、绒花、烧蓝、螺钿等多项非遗技艺的融合创新,黄小东及其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投入了大量心血。

黄小东表示,是东莞这片文化沃土孕育了她的艺术生涯。她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将民间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以技艺传承美好,用美饰装点生活,为东莞的文化艺术建设贡献力量。她还将个人创作的非遗缠花摆件《鸿运当头》、非遗缠花盆景《春暖花开》赠予东莞文学艺术院。

陈桃莉表示,十余年的客家传统服饰研究实践让她不断成长,感激主办方提供良好的平台,让非遗传承有更广阔的天地。本次展览的蓝野、黄小东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更是她创新设计的灵感源泉。“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并进,今后将继续努力传承非遗技艺,讲好非遗故事。”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新设计尝试,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注客家服饰,参与到传统服饰创新设计中来。

开幕式特邀山河妙锦、南乔初妤、温乔三位传统服饰文化推广大使亲临,通过历代服饰演绎,向现场观众再现盛世华裳。更有东莞文艺志愿者协会带来的埙箫和鸣,通过精美的服饰造型艺术复刻展示和古乐伴奏,让观众仿佛穿越千年,沉浸式感受中国古代服饰的华丽与庄重,领略跨越千载的服饰变迁之美。

跟随着导览的脚步,精彩的内容一幕幕呈现。蓝宫纪品牌带来了充满历史底蕴的传统服饰及造型设计作品,从庄重到华美,从宫廷到民间,每一寸面料、每一处图案、每一个妆容都体现着蓝宫纪品牌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热爱与匠心。

东莞市青年艺术家黄小东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非遗缠花编织工艺、非遗绒花、掐丝仿点翠技艺再现古代人民在妆造、服饰、生活等多方面的精致追求与生活品位,其作品更是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实用功能,一步步走出橱窗,走进日常生活,成为“东莞城市礼物”,呈现出对非遗服饰和手工技艺的全新理解与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南乔初妤传统汉婚携手黄小东工作室将落地茶山南社古村落,展览现场带来的婚服文化场景与服饰更是将非遗技艺融入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黄小东非遗手工饰品的装点下,一场隆重的汉婚瞬间变得鲜活起来,置身其中,仿若参与了古代的盛大婚礼。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