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非遗里的东莞,喜结硕果,“潮”动全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2024-06-09 16: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广大市民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的主题,东莞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聚焦“传承”“创新”的核心要义,以全市覆盖、全城联动、全民共享的方式推动非遗活起来、潮起来,让广大市民感受非遗“最传统最潮流”、“潮”动全城的独特魅力。

东莞非遗主题馆

同感东莞“非遗小姐姐”之喜

讲好非遗故事,弘扬莞邑文化,是推动东莞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敢闯敢试、与潮共舞的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历来重视创新多元化非遗传播载体与手段,让东莞非遗更多被看见,进而被了解、被热爱。东莞“非遗小姐姐”IP的打造堪称生动缩影。

6月7日上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开幕式现场,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发布并颁奖,东莞“非遗小姐姐”喜获褒奖。首届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征集,共有36个案例入选,非遗小姐姐IP打造创新案例榜上有名。

“2020年,我们向线上转型的步伐,于是‘非遗小姐姐’应运而生。”在6月7日下午举行的首届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入选单位案例分享交流活动中,东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梁宝华从“系统性策划,打造非遗小姐姐传播形象”“精准化聚焦,紧扣热点打造流量爆款”“多元化发展,常态输出IP形象”三个维度介绍了东莞“非遗小姐姐”IP的传播实践。

举办非遗墟市

东莞非遗进校园十周年结硕果

2024年是东莞非遗进校园十周年。“莞脉传承”非遗进校园十周年历程展(6月7日-23日),以图文展览的形式,全面展现东莞非遗进校园十周年历程、获奖荣誉、“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风采等相关成果;“莞脉传承”非遗进校园特色课程展示(6月7-16日),集中呈现10个“非遗在校园基地”特色课程成果,并现场展示展销;莞草编织技艺主题展(6月7日-23日),通过展示厚街、道滘、沙田、莞城等镇街与莞草种植、编织相关的历史材料、图片、老物件以及文创产品、非遗进校园成果,凸显莞草编织技艺“活化”成果。

莞城中心幼儿园进校园传习基地成果展示

十年坚守初心,守护文化之根;十年弦歌不辍,传承莞脉之魂;十年守正创新,绽放非遗之美。十年来,社会各界共同见证了非遗在东莞各大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从“进校园”走向“在校园”“出校园”,形成非遗进校园独具特色的东莞模式、东莞路径。东莞非遗进校园先后入选全省“精品案例”、全国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充分彰显这一东莞模式、东莞路径的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

樟木头实验小学的麒麟舞演出

十年来,东莞成功推动167个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进学校近400所、开展普及性公益活动达500场次、受益师生超150万人次……一个个数据,凝聚着智慧与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东莞非遗进校园十年风华写下生动注脚。

齐享“家门口”的非遗大餐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东莞主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元,各镇街分会场同样精彩,各有各的潮。

在塘厦非遗原创作品发布暨首演活动中,4部全新创作的塘厦非遗原创文艺作品惊艳亮相,让人眼前一亮。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用“科技+创意”解锁非遗新看点,展现非遗之美;原创歌曲《非遗梦》既体现非遗的传承,更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旋律动听,朗朗上口;原创舞蹈《红韵》将塘厦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与现代艺术完美相融,舞动非遗之魂;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以原生态的唱腔、优美的曲调,讲述极具客家风情的乡土故事。活动当天现场还举办了非遗墟市,展示塘厦的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盒篮、红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舞龙、醒狮、花灯以及漆扇、木刻版画、槐园太极拳等一批非遗项目。

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采用3D全息技术使塘厦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等非遗“活”起来。

在“潮向桥头,玩Gou一夏”第二十一届东莞桥头荷花节中,桥头聚焦“荷花+非遗”,全力打响莫家拳名片。以荷花节平台以武会友,在莲湖林荫道设置国家级非遗莫家拳精彩瞬间图片展,充分展示莫家拳传承成果及魅力;6月14-16日将举办2024年广东省武术非遗传承与发展专场展演互动交流会,加强各拳种项目及传承人的交流与互鉴,进而有针对性开展武术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

桥头第一小学的莫家拳展演

在客侨文化名镇——凤岗,2024年凤岗镇客侨非遗生活节之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凤岗镇中心小学,为全校师生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非遗体验,让非遗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舞台上,麒麟辗转腾挪展风采、客家山歌古韵扬四方;非遗课堂上,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麒麟舞表演套路、客家腊肠的制作方法,象棋对弈,传唱不老山歌,学生全方位感受体验非遗之美。

凤岗非遗进校园活动

“潮玩东江”石碣镇第二届英雄故里非遗文旅周暨龙舟月系列活动、厚街品质荔枝文化消费节系列活动之桥头端午节“舞木龙”巡游……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非遗大餐。

石碣非遗少儿绘画展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