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论文发表量490篇 深圳湾实验室自然指数居全国同类机构首位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02-11 18:2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年,深圳湾实验室获批各类纵向项目107项,省级以上项目占比超80%。

记者2月11日从深圳湾实验室获悉,该机构针对生命健康领域开展深入研究,2024年论文发表量490篇,自然指数居全国同类机构首位,为深圳市、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与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深圳湾实验室获批各类纵向项目107项,省级以上项目占比超80%,经费金额逾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8%。过去一年中,该机构取得了新一代计算化学软件Qbics、新型RNA大语言模型、精准癌症标志物和诊断模型、国内首个针对罕见病腹膜假黏液瘤的蛋白酶药物研发等多项代表性科研成果。

据悉,深圳湾实验室不断探索人才评价机制,丰富“科研无忧”内涵,现有(资深研究员)PI团队100多个,“深圳湾学者”43人,在站博士后158人。2024年,深圳湾实验室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博士后设站单位”,在册学生611人,联合深圳医科院高质量完成SMART Program第一届学生招生,探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招生培养新模式。

过去一年中,深圳湾实验室积极探索新验证模式,新靶点、新机制验证快速推进,并向产业化迅速布局,获批广东省概念验证中心,这是省科技厅批复成立的第一批也是唯一一个省级新药研发概念验证平台。与光明区共建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湾有引力)成立1年来入孵19家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医生创业占比100%,企业入孵后完成融资近1亿元。

在发力科研攻关的同时,深圳湾实验室同样重视科普工作,2024年举办了140场科普讲座,显微成像摄影公益展走进了26所学校和社区,影响了4万名公众。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表示,2024年,深圳湾实验室以改革为基因,以创新为血液,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从基础、转化到临床的生物医药创新链条,打造医教研产贯通的体系,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一场追求更实、更优、更强的改革,努力建设“生物医药的深圳”,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