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大街小巷处处是游客,时时在狂欢。东源迎来了最为隆重和热闹的春节节庆活动:省级非遗“追龙”活动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火炬龙
2月8日(正月十一)清晨7点,新轮村接花灯仪式正式举行,随后,舞龙送花灯到各新丁主家,为他们送去祝福和好运 。6:00,众人手持火炬筒跟随舞动的龙狮开启 “追龙”之旅,烟花秀同时上演。
香火龙
“正月十一追的是火炬龙,秉‘星火繁衍’之意,今天(正月十二)还要追香火龙,承‘香火传承’之义。”新轮村村支书、村主任陈淑琼介绍道,香火龙由村民们用稻草、竹子等手工编织而成,正是非遗制作技艺的集中展现。
当晚6时,神秘的香火龙正式登场。记者在现场看到,香火龙昂头游走,龙头时吐烟雾时喷火花,犹如飞龙在天、腾云驾雾,神态活龙活现!壮观的人群手持香火追龙,“火焰长龙” 在乡间流动,烟花与舞龙大汇演照亮夜空,场面壮观震撼,气氛热闹又神秘,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追龙现场热闹非凡
据介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莞镇新轮村追龙”,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活动分为上灯、追龙和演出等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上灯(吊花灯)仪式,连续三天举行追龙活动(正月十一追火炬龙、十二追火炬龙和香火龙、十三追火炬龙)。数百年来,追龙活动承载着当地百姓星火繁衍、香火传承的美好寓意,满载着人们对国泰民安、家业兴旺的期望。
“多次举办‘追龙’活动,我们的非遗文化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喜爱,让我们倍感振奋。”新轮村村支书、村主任陈淑琼称,早在活动开始前的两个小时,就有村民、游客排队免费领取火炬筒,三万支火炬筒均领取一空。
她介绍,2月10日(正月十三),火炬龙活动还将继续。连续三天的 “追龙” 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
追龙
记者在现场看到,非遗文化的传播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许多村民在镇村摆起了小摊,卖起艾粄、萝卜酸、牛杂等客家小吃,还有不少年轻人开来网红摆摊车,在村里卖起咖啡、奶茶、冰淇淋,为村民、游客提供服务。
“去年就在朋友圈了解到上莞镇‘追龙’活动,今年有机会亲身感受我们的非遗文化,特别开心。”首次参加“追龙”活动的邹先生说。
【特报新闻+】
上莞镇新轮村追龙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莞镇新轮村追龙”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活动分为上灯、追龙和演戏(文艺活动)等环节。龙分二条,火炬龙(明龙)和香火龙(黑龙)。每年正月十一举行上灯(吊花灯)仪式,并在每年正月十一(火炬龙)、十二(火炬龙、香火龙)、十三(火炬龙)期间,举办追龙活动。
追龙的人群蜿延如一条长龙守护着村庄
明朝新轮村陈氏先祖思江西旧家,“世有令德,簪缨相承”,怀敬宗之心,衍望族之愿!星火繁衍,香火传承!定下陈公寨祖屋(一世祖)秉“星火繁衍”之意,舞“客家狮”。 正月十一日大清早,陈公寨族人到骆洞接灯亭迎接花灯(总灯),沿路鞭炮不断,客家双狮、舞龙,头灯公举着花灯,众人跟随,后到祖祠举行上灯、祭祖,直到正月十八升灯、灯宴。连续追“火炬龙”三晚(正月十一、十二、十三),头灯公先在上莞陈氏祖祠接传火种,沿路龙狮鼓、鞭炮开红护送至传承人陈志光、青年代表,族长最后点燃陈公寨圣火台,随后众人点燃火炬。这就是”火炬龙”。
明朝新轮村陈氏先祖思江西旧家,“世有令德,簪缨相承”,怀敬宗之心,衍望族之愿!星火繁衍,香火传承!定下墩头承“香火传承”之义,舞“香火龙”,由“做龙世家”墩头族人以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世代传承。这就是香火龙。
香火龙由竹篾和稻草纯手工编织而成。正月十二晚祭天地、龙神、祖先,开始追“香火龙”,龙身插满香火,大锣开道,高举牌旗,打龙鼓,锣鼓喧天,鞭炮烟花齐鸣,众人手持龙香、火花追随。先在稻田舞龙表演,后途经村居街镇,途中时有舞龙表演,行程5个多公里,沿途各家鞭炮烟花迎接龙神,活动充满激情,火花五光十色,呐喊声、欢呼声,活跃震撼,呈现出丰收喜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热情!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邓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