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2024年,广东加快实施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方案,完善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政策体系,做好供需对接、项目路演、质押融资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7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盘点存量专利9.9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6.58万件,已登记进入转化资源库的专利8.05万件,其中发明5.60万件。
在基本完成高校和院所盘点工作的基础上,广东还积极发动和组织省内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超3万家,登录综合服务平台,选择关注的技术领域,提出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提高专利市场评价的精准度和专业性,为专利产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一批高校院所专利转化典型案例被国家复制推广。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速高校专利转化”被评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广州实验室“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深圳高智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推动成立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运营联盟”等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广东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将“知产”变为“资产”。据统计,2024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3453.97亿元,同比增长50%,质押登记超6000笔,惠及企业超5000家。
近年来,为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东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全省已实现21个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全覆盖,全省风险补偿基金规模约58亿元,补偿基金池可承担风险约580亿元,入池银行近220家,入池企业超过1.5万家。广东省创新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进入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制推广。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获批建设是另一大亮点。2024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广东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该平台筹建以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对接,筛选并发布一批高价值专利交易需求。
2024年12月,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首届深港知识产权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正式挂牌并宣告运行。该平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组建,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的知识产权交易、结算与鉴证等服务,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市场。
该平台亦是落实《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标志着深港两地在知识产权和技术转化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