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不一样的年俗 | 人文天地·南海潮

黄玲玲
02-01 08: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春节期间,我们在儿子的带领下驱车到了南澳岛,他要趁着假期带着我们好好玩一玩。

南澳岛四面环水,像海上的一叶帆,与陆地连接的是一座长达十公里的大桥,进出岛上的游客和居民通行缓慢,好像这桥刻意让大家好好欣赏南澳岛的远景似的。原以为岛上会很荒凉,没想到人满为患,沿街都是热闹的店铺,尤其以海鲜店为多,岛上的居民靠海为生,海鲜是才出水的,烹饪方法原汁原味。甘草水果店也多,许多顾客端着一大盆撒了甘草梅汁的水果穿街而过。海边的启航广场上,放烟花的大人小孩让一颗颗烟花绽放在海面上,映照出几个矗立在海边的灯塔,一束束光从灯孔里投射出来,与大桥上的灯光交相辉映,水天一色中,回头看,南澳岛在璀璨的霓虹下像一座不夜城。

我们去后宅镇享用了当地美食,沿着环海公路奔往青澳湾住宿。夜开始深沉,海边异常安静。酒店在半山腰上,面对着大海,涛声在耳边荡漾。酒店旁边就是北回归线广场,那里有一个最佳观赏日出的海滩。我想要是在老家,此时 我一定在厨房里忙碌,准备第二天亲友们来访时的美食。而这个无比轻松的夜晚,我睡得很沉,凌晨四点被儿子叫醒,我们要去看新春里的第一轮日出。

我们赶到沙滩上时,早已是人头攒动,海浪轻轻地拍击着,追得人一步步往后退。所有人的视线都盯着远处的一块大礁石,那礁石后面泛出一点点红光。有人忍不住大喊:“太阳出来了!”太阳探头探脑,并不急于一把跳出来。它躲在礁石后露出小半个脸,那脸儿红彤彤的。它在礁石上待了半刻,轻轻一跳就跳到了海面上。一个大大的橘黄色的盘,越升越高,越升越亮,直到把海水映红,闪着刺眼的光芒。沙滩上的游人们还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

我们的假期是充实的,看完日出,从岛上出来,直奔潮汕看英歌舞表演。这是一种传统表演,相当于老家的舞龙舞狮队。但这种表演更让人震撼,他们有庞大的队伍,有雄武的气势,有奇异的装扮。有呐喊,有欢呼,有双棍相击,有鼓声雷动。演绎的是梁山好汉下山营救卢俊义的故事,梁山好汉个个栩栩如生,花和尚拿着他的水磨禅杖,探子时迁矮着身子,一条黑花蛇在他手上把玩得呼呼有声。

整个潮汕老街的人都涌到了街巷里,榕树杈上骑着人,三角梯上倚着人,广告牌上蹲着人,街道两边都挤满了人。鼓声响起,人们将脖子伸得老长,孔武有力的男人们打着赤膊,脸上涂着油彩,随着鼓声跃动,手上的木槌有节奏地响起。一张脸突然贴到你面前,又调皮地跳开去。十多支英歌舞队,有一支女子队和一支幼儿队格外引人注目,一色英姿飒爽的俊美女子,擂鼓的胖姑娘一身红装英气逼人。幼儿队的表演者皆是四五岁的小孩,一招一式与大人无异,木槌击得“梆梆”响,小时迁可能舞不动了,被妈妈抱在怀里,一条小棉布蛇依然在他手上把玩着。听得人喊“小时迁来一个”,他忍不住从妈妈的怀里滑下来,在队前舞得虎虎生风,引得掌声不断。

看完表演,我们走进了一家百年早餐店品尝当地的粿条汤、益母草猪血汤时,同桌的两个家庭一个来自于安徽,一个来自东北,皆是子女换一种新型方式带父母出来过春节的。

这个假期,我们见了不一样的风景,吃了不一样的美食,见识了不一样的年俗。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黄玲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