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时尚特区年 | 人文天地·南海潮

吴又洛
02-01 08:4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春节,是深刻认识深圳的机缘。举国同庆的假期,可以放缓行色匆匆的步履,舒张严阵以待的身体,小憩阅文刷屏的眼睛,更为沉浸地感受深圳的年。

深圳的年,古典与时尚并行不悖,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腊八节过后,年味渐浓。穿过街坊小巷,红灯笼越挂越多,行经楼宇高林,特区夜流光溢彩。崭新城市的新年,散发着年轻活力的科技创新光芒,也弥漫着浓郁优雅迷人的传统文化气质。

年俗来自于文化传承,走进藤蔓掩映的遗迹,翻开墨褪纸黄的方志,瞻望岁月斑驳的围屋,一砖一瓦、一字一句中深藏着深圳的过往,7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1700多年的郡县史,1000多年的海防史,600多年的南头与大鹏古城史,300多年的客家移民史,深圳的历史脉络历历在目,传承发展清晰可见,深圳年味中的古韵渊源有自。

年还未至,南头古城宁南门早已张灯结彩,城内沿街商铺无论是中式餐馆还是西式咖啡厅抑或新式小酒吧、文化创意馆都贴上了门画、福字,挂上了喜气洋洋、红红火火的挂饰。新安县衙、关帝庙、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等历史古建筑内花木盛放、容光焕新,中山公园的树木上也挂上了崭新的鱼灯,迎着络绎不绝往来出游的四海宾朋。作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郡 港澳源头”的南头古城,所在地域自公元331年东晋设立东官郡以来,见证过历代王朝不同时期居于此地乡民的年俗民风,出土于南头古城三国—魏晋护壕遗址的掌印砖瓦,见过晋代衣冠、唐风宋韵、明清风雅,又见证深圳几十年来新的风貌。岁月更替,人事变迁,便是庆祝的形式有别,但作为汉民族最重要节日的春节承传至今、从未改变,人们迎新春的欢欣之态也定如千年之前,人们亲友团聚的深挚之情也定不异于古人吧。

浩瀚南海,巍峨群山,深圳这座依海而建的城市,自古便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作为深圳“文化之根”的大鹏半岛,每逢新年依旧传承着“舞草龙”“潮俗皮影戏”“东山渔歌”等非遗民俗。留深过年,不能不来大鹏吹一吹海风,逛一逛古城,走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距今有600多年的古城里,厚重条石铺就的街道、小巷两侧,琳琅满目尽是摆放着腊味、双皮奶等传统美食,香云纱、潮绣等非遗手工,大鹏凉帽、海胆月饼等文创小品的店铺。深圳包纳了四海的游人,古城演绎着各地的习俗,迎春花市、舞龙舞狮、花灯鱼灯、新春庙会、春联赛、将军宴……如织的游人里,汉代的曲裾襦裙、唐代的幞头袍衫、宋代的褙子旋裙、明代的马面裙飞鱼服皆在此汇集,精工织绣闪耀着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汉家衣裳承载着煌煌昭昭的华夏礼制。传承了数百年的“清醮祭”每隔五年便会在古城举行,既为驱瘟也为祭奠阵亡将士,随着时迁俗易,如今已经成为春节祈福的重要民俗,也寄予着海清河晏的美好愿景。

“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留深过年不能不品尝美食美味。深圳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美食,要吃得有意境、吃得古色古香、原汁原味,还要到古村古宅去寻觅,南头古城、大鹏所城自不必说,凤凰古村、清平古墟、鹤湖新居、沙井古墟、大万世居、茂盛世居,这些散落在都市之中的历史遗珍,其周边往往深藏着最纯正的美味,沙井生蚝、白切鸡、三杯鸭、酿豆腐、芽菇猪肉、蚝豉冬菇、明炉烧响螺、蜜汁叉烧、深井烧鹅,舌尖的美食直击味蕾,岁月的静好在唇齿之间回味。

赏味了霓虹幻彩,见惯了大厦高楼,适宜在这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里,剪一段缓缓时光,感受深圳的悠久与古老。徜徉在六百年的石板路上,吹着千万年来的海风,找寻鹏城大地1562株古树名木中的一棵,听听它们见过的深圳故事。行经南山科技园的“大夫第”,掠过福田梅林街道的“郑氏祠”,繁华背后的都市,历史承传有自,文脉赓续不绝,沉淀着数千年厚重的深圳,如一壶老酒、一杯陈茶,轻轻嘬上一口,里面藏着浓浓香味。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吴又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