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幸福味!光明街道这场追光迎新春市集氛围感拉满!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卓淑雯 农彩善
01-26 14: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持续深化推进“百千万工程”“跟党一起创新”,营造喜庆祥和的邻里新春氛围,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近日,光明街道在迳口社区黄氏大宗祠前圆满举办“追光迎新春”专场活动。文化、科技、生态“新三宝”闪亮登场,辖区高层次人才、国际友人、本地居民、高校学生、游客齐聚一堂,赏非遗、看表演、逛年货,家门口的“年味集”点燃“烟火气”,聚起“幸福味”。

文化瑰宝“上新”,非遗绽彩拉近“邻”距离

此次“追光市集”集满生活意趣与艺术韵味,快箸小院、旧街濑粉、伊泽熟食、归侨众创馆、迳口供销社等十余种本土美食、企业产品、特色文创走进大集,居民群众流连在各个摊位上,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众多摊位中,非遗文化尤为亮眼。在宋代点茶体验点,游客亲身体验磨茶、击拂、调膏、作画等古法泡茶全流程,品味历史的醇厚与雅致;义写春联摊位前,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以字传意,笔锋游走间,把“福”送进百姓家,还有剪纸、猜灯谜、珠绣区等非遗文化体验摊位成为爆款“打卡点”。

锣鼓、唢呐、钹声响,少年麒麟队员们在激越的鼓乐声中舞动麒麟,送上新年的吉祥与祝福,赢得围观群众啧啧称赞、连连叫好,场面热闹乐翻天。据活动工作人员介绍,这支少年麒麟队是光明街道根植辖区非遗文化底蕴,创新“党建+非遗”模式,联合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共同打造的光明区首个“追光麒麟少年团”,旨在扩大麒麟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同时强化迳口本土文化的传承。

麒麟舞作为迳口原村民、越南归侨、原光明农场等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最大公约数”,还发挥着化解邻里心结的重要作用。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青少年加入到麒麟队的建设,村里不同群体更熟络了,非遗成了共同情感认同,很多“家长里短”、邻里矛盾,一次大汗淋漓的训练、一场喜庆热闹的表演就解开了。如今,迳口麒麟舞已经超越了非遗文化本身,让社区治理又多了一个抓手,居民精气神更足,社区也更团结了。

科技法宝成新宠,AI课堂预热“科味年”

“这些小芯片,真的有那么神奇,能让大大的机器动起来吗?”“对呀,它们就像是机器的智慧大脑,别看体积小,作用可大着呢,能指挥机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戏台上,孩子们排排坐,认真听中山大学的大哥哥带来的趣味科普,一个个眼睛都亮晶晶的,兴奋极了。

宗祠里,光明街道与中山大学共建合作联合开发出来的“迳口麒麟舞AI传承大师”创新教学系统精彩亮相,刚刚放了寒假的小学生们拜AI为师,正专心致志学习“麒麟舞秘籍”。

广场前,中山大学“芯”向光明科学实践团摊位上人头攒动,智能“机器狗”可爱灵动的动作表演令萌娃们好奇不已,秒变“十万个为什么”。

此次活动共设置了三个科普课堂场地,居民们或驻足观看、或亲身体验,切身感受科学城里的科学。据悉,2024年以来,光明街道充分发挥辖区人才资源优势,在社区和微治圈试点推行“科技委员”“科技指导员”制度,有力推动新时代科技赋能基层发展,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团委书记和党政专职辅导员何琛就是其中的先进代表。何琛来到迳口担任“科技委员”后,与社区党委一起着眼于古村和大科学装置间“这么近又那么远”的问题,牵头组建了“芯”向光明实践团,建立了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个校地共建社区工作站——中山大学·光明工作站,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非遗文化传承、科学普及教育等领域上深耕,强力促成了迳口供销社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产品开通直播带货和互联网销售、“迳口麒麟舞AI传承大师”系统辅助麒麟舞训练、科学文化科普活动等事项,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珍宝焕生机,传统村落变身“梦家园”

光明顶下初相遇,一见迳口定终生。此次“追光迎新春”专场活动设置在迳口社区还源于辖区科学家、艺术家、居民群众的极力推荐。

“我们家的店就在黄氏大宗祠隔壁,今天市集一开张给店里带来很多人流,有点忙不过来了,但我还是抽空过来看看,希望以后这样的市集能多办,让大家一起开心!”“陶园”老板娘激动地和我们说,她的先生是广东陶艺大师李金星,一次偶然到迳口,就被都市田园深深吸引,决定扎根在这里。去年,李金星的创作获得了中国(深圳)文博会金奖,“陶园”里的艺术作品成为不少迳口游客的伴手礼首选。

“这次过来主要是跟大家推荐一下我们的熟食产品,准备了很多试吃的给游客们尝尝,很感谢街道对我们的宣传,让伊泽食品出现在更多居民的年夜饭桌上!”光明街道本土企业伊泽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康先生表示,公司成立了“两新党支部”后和街道间的链接更深了,经常受邀参与到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党员职工队伍干劲更足、热情更高了。

“我年年都参加街道的义写春联活动,今年还和‘追光市集’结合起来,敲锣打鼓的很热闹!”街道退休老干部黄先生已经年近八十,书法粉丝们在他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这次他还带上了自己的小孙女来看麒麟表演。

“我们是常客了,一放假,小孩就吵着要过来摘草莓,迳口这边田园古村的氛围营造得很好,大人小孩都爱来!”家住周边的麦先生如是说。

近年来,迳口社区立足打造“都市田园经济”,绘就科学城的“诗与远方”,社区党委从“田园古村”入手,用好乡间小道、万亩田园、森林氧吧,打造“耕读别院”“观照书院”等特色院落,开发露营、骑行、农耕、研学等路线;同时,还开办“迳口供销社”,打造了一批“田园文创”,设计“七星伴月大米”“潮玩手办”等伴手礼。

古村里的迎“新”市,绽开居民群众“幸福颜”。站在科学城巨人的肩膀上,迳口社区抢抓市委、区委“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机遇,坚持“跟党一起创新”,承继乳鸽、牛初乳、甜玉米“老三宝”醇厚情怀,探索文化、科技、生态“新三宝”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蝶变美丽路。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艺术家、高层次人才、国际友人走进迳口,视它为创作的“理想地”“梦家园”,成为深圳市唯一获得中国农业农村部“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的社区,老村开出了“新枝”。

千方百计惠民生,让百姓过上幸福年。一个家门口的追光迎新春市集,让邻里情更浓、党群心更近。展望未来,光明街道将继续贯彻落实“跟党一起创新”工作部署,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便民活动、志愿服务,推动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卓淑雯 农彩善)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