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仅是一场
“一个人的春晚”吗?
李海明/佚 名
丘树宏真的是一个创意十足的诗人!
就在几天前,他在河南日报“顶端”平台发布了《巳巳是好事——我的乙巳年春晚》(以下简称《春晚》)。这个富有创新意义的动作,自然又引起了各界的热议。
本人一直十分关注丘树宏的文踪,自然第一时间全文拜读了其全文,同时认真聆听了《春晚》中的33首歌曲,感觉是三个字:“棒棒哒”!
据我所知,利用这种方式来做个人作品“春晚”,在全球还是第一次,具开创和标杆意义,相信一定会引发一种“热”。
这不,肇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校就受丘树宏的《春晚》启发,昨天在公众号发出了《真想策划一台文传学院的“春晚”!》的推文。
有人评论说,《春晚》是丘树宏“一个人的春晚”。
确实是的,《春晚》中33首歌曲,全部歌词都是丘树宏创作的。
然而仅仅用“一个人的春晚”来评价,却未免太简单了。我认为,它既是丘树宏一个人的春晚,又可以说是中国文学艺术界的一场春晚、一场属于广大民众的春晚。
因为在《春晚》这里——
您可以欣赏到戴玉强、沈洋、张学樑、茜拉、常安、贾双辉、童蕾……的歌声!
您可以欣赏到李海鹰、张千一、刘长安、姚峰、金旭庚、陈国权、崔臻和、连向先……的作品!
您可以欣赏到赵忠祥、周涛、张泽群、文清、王志、刘威……的表演!
您可以欣赏到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珠影交响乐团、指挥家夏小汤和林大叶……的身影!
您可以欣赏到更多更多人与丘树宏合作的场合和作品。
由于《春晚》的篇幅所限,也由于主题的限制和资料的缺乏,一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未能列入《春晚》节目,比如:丘树宏为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所撰写的片尾曲《世界潮流》,作曲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电影音乐奖的华人音乐家苏聪,演唱者是著名男中音廖昌永;还有与莫华伦、幺红、谭晶、王庆爽、唐彪、崔峥嵘等合作的歌曲;在央视和广东电视台播放的由丘树宏主创的电视艺术片《英雄珠江》;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等等。
……
作为一个在中等城市基层工作的公务员,丘树宏既一直将自己所负责的职务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所在系统中卓尔不凡,经验多多,又根据职务工作需要,结合当地人文,策划组织了大量极具影响力包括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人文活动和项目。而他自己,则是这些项目和活动的主题策划和文本的主创者和组织者、实施者,不少项目和活动还成为了当地、岭南乃至全国的文化品牌。从香山人文、文化“侨牌”,到华侨文学奖、人文型政协,到积十年努力力推“孙中山文化”成为国家命题,到赵佗文化、冼夫人文化、“香山香”文化、庆龄文化、岭南文化、容闳文化等,丘树宏的一系列人文追寻和贡献让人感动、震撼和敬佩。
至为让人感动的是,所有这些,丘树宏都是本着做文化公益的态度去做的,那些著名的艺术家,也就是因为这点,绝大多数人都是受丘树宏这一种精神和行为所感动,而以友情支持和参与丘树宏的这些项目和活动的。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丘树宏的作品必须优秀。
比如,2003年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的抗击非典大型电视节目《以生命的名义》,是以丘树宏同名诗歌为主题而制作的,节目最后,由赵忠祥、文清、周涛、张泽群、刘威、王志等近30位著名艺术家共同朗诵丘树宏这首《以生命的名义》而压轴,播出后影响很大,成为了抗击非典的经典作品。据了解,至今依然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夠拥有这种机会和待遇,这充分说明了丘树宏作品的优秀,他的作品往往不会囿于所谓的“圈子”,更重在具有丰富而强大的人民意识和社会觉醒,因而会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发现、选择和利用。
不过,说《春晚》是丘树宏一个人的春晚还是准确的。
《春晚》的结构由开场曲、序幕、尾声和五个篇章共八个部分组成,从他的家乡开头,一直写到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大岭南、大中华,纵向和横向结合,宏观和微观相济,用33首歌曲串起了他的文化人生,真可谓是诗写人生路、音乐唱人生。
《春晚》表现的是丘树宏的音乐人生、文化人生,那肯定是丘树宏这个人的“小我”,是他“一个人的春晚”,然而,在这个“小我”的背后,却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大我”:
——开场曲、序幕和第一篇章,歌曲的内容都是丘树宏的家乡连平,但却没有仅仅停留在写自己的人生,而是重点表现家乡的美,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篇章的切入主题是丘树宏的求学之路、爱情之路,也并未囿于此两路本身,重点是表现这两条“路”的美好。
——第三、四篇章的表现场景是丘树宏的第二故乡珠海和中山,这里的内容更是“大我”之爱,写的是大香山,以至粤港澳大湾区、大岭南的人文历史。
——第五篇章。丘树宏是客家人,但他一直以岭南人、中国人的角色歌唱大中华、大人类,因此这一篇章他定名为“客家≠客人”。
——尾声,则让“春晚”回归其本来意义:《菜篮子》,表现了春节的真正意义是一桌“团圆饭”。
丘树宏就是以这样一场“一个人的春晚”,为广大民众奉献出了一桌丰富多彩、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年夜饭”。
2025年元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