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少年寒假科创营结营,助力青少年迈出科技创新第一步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01-25 09:11
收录于专题:见南山·教育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月17日—24日,深圳科创学院与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再次联合举办青少年寒假科创营,发起“赛博新年”的智能硬件创新挑战,共吸引来自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香港等城市的490+所中小学的近1000人报名。其中,40位学生经过简历初筛与面试审核,成为科创营营员,开启源于热爱、乐于创造、忠于突破的创变之旅。

经过三十多年科创教育、人才培育与项目孵化的经验总结与数据积累,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及院长李泽湘教授希望搭建教育与产业两者之间的桥梁,全面贯通从幼儿园、中小学到本科、硕士等各个阶段的科创教育,从1到0地反推策略,从0到1地培养人才,此为“科创珠峰计划”。

作为“科创珠峰计划”的一部分,深圳科创学院自2024年起开启人才探索的2.0版本,共举办3次面向青少年的工程技术营与科创项目营,吸引全球各地的2200+中小学生报名,其中180+极客少年成为营员,在这里迈出科技创新的第一步。

短短8天内,营员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通过实践掌握科学工具,实地走访升维创新认知,在用户场景里理解生活,在团队合作中迭代自我,让科创的隆隆炮火声为这个冬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面向真实世界,沉浸式模拟科技创业

“我们需要的是能从生活中、从社会需求中发掘有价值的问题,根据问题定义解决方案的科创人才”,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及院长李泽湘教授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入手,阐述了青少年科创教育的初心与目的。

真实问题、真实场景、真实需求,是此次科创营的独特底色。

从第一天起,营员们就置身于沉浸式科创氛围中,做调研、找问题、肝样机,亲身经历科技创新创业的核心环节。当他们在选择方向时,没有一个思考不是来源于切身观察与体验;当他们在制定方案时,所有的逻辑都与现实息息相关。

这种从实践中学、在真实中悟的沉浸式体验有效地帮助营员打破固有认知、开拓眼界、发展思维,推动他们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真正了解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与挑战。

“科技创新创业是世界上最高效的学校”,李泽湘教授希望这群初步探索从0到1系统化创新方法的营员能保持初心、持续前进,“也许5年后,未来的工程师、产品经理甚至科技创业者将在你们中诞生。”

凝聚团队合力,迸发全新科创活力

集结在科创营的每一位营员都身手不凡,有的精通各种编程算法,有的能手搓机械结构,有的自带观察世界的“火眼金睛”,有的拥有丰富发明创造经验。当这一群卓越头脑聚集在一起时,生发的是创意火花,也可能是碰撞冲突。

这也要求着,营员们须精进团队合作技巧,用讨论替代争吵,用聆听替代职责,在取长补短、齐心协力的组织下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

作为小组组长,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刘同学逐渐理解习得合作之道,“我们形成了明确分工,有人专注于产品设计,有人把控技术实现,大家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并肩作战的作用下,项目进展与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刘同学也更加笃定了团队合作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实际上,合作共赢正是科创思维的关键要素。在真实世界的问题面前,单打独斗将力不从心,往往需要集合多学科、多视角的智慧,寻找最优解。

这场关于未来科技创新的集体探索结束后,营员们将带着沟通技巧、协作思维和全局视野,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迎接挑战、回应需求。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解锁动态式成长

从讨论室到实验室,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科创学院的大楼里总能找到这一群奋力拼搏、披星戴月的身影。在快节奏、高密度、高强度的旅程中,他们不断突破自我,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于盈老师全程陪伴营员们探索,对他们的成长故事历历在目,“大家以忘我心态全情投入,以高标准要求自我,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最佳状态,即自发地激情澎湃地自主学习。”

“设计思维,是营期学习的核心所在。传统教育体系内,技术方案往往优先于洞察问题,擅长解决问题的学生比比皆是,能够发现问题的人却凤毛麟角。然而,在科技创业道路上,找到好问题的重要性与实现好方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如此,在科创营中,每个营员都要尝试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与共情能力。他们当中,有的敏锐发现春运期间高铁站旅客劳累更苦于难以吃到舒适餐食的痛点,有的看见厨房油渍清洁的繁琐,有的听见行李箱上下楼梯时伴随的呻吟,有的对长途卧铺旅客担心卫生清洁感同身受,还有的察觉到行李箱容积有限但行李难以取舍的纠结……

通过设计思维,营员们得以洞察生活中未曾解决却困扰人们的真实问题,进而调动激情与能力,“科创营的目的不在于完成度极高的科创产品,而是点燃科创热情,拓宽思维,提升综合能力”,于盈老师如此说道。

面对困难,正就读于深圳前海桂湾学校的吴同学将其视为炼金石,“我学会了如何在挫折中寻找突破,学会了怎么不断调整思路、优化方案”。无论是技术难题还是创意瓶颈,不管是项目细节还是方案优化,吴同学都一一直面,逐个解决,这个过程也让她直观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更笃定了行走于科创道路的决心。

发现挑战,来自深圳育才中学的刘同学主动迎击、积极作为,“满大街做访谈、激烈讨论痛点、整理用户旅程图,我迈出了很多创新思维上的第一步,让我对如何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便有过放弃的念头,尽管曾产生过不愉快,完完整整走过8天后的刘同学依旧选择用“热爱”来形容这个营期,因为它赋予的收获不可估量,是知识,是经验,也是友谊。

在科创学院解锁“第一次”的体验,同样发生在其他营员身上。来自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邹同学第一次从正在一线奋战的师兄师姐们得知科技创业的真相;来自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的罗同学第一次从单技能的学习拓展到多方面的训练;来自深圳市龙华高峰学校的宗同学第一次做完详细调研、确定可行性后再选择方向;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刘同学第一次使用各类辅助创新工具,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

项目制学习,让创想落地现实

“以前我遇到技术问题时,就只是上网查查攻略,但在这里,我不仅要看,还要真实动手,一番折腾下来基本就能熟练掌握知识了”,来自深圳南山海德学校的陈同学形象描述了他的一段学习经历。

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正是项目制学习——贯穿科创营始终的核心所在。

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主任刘海峰欣喜发现,项目制学习不仅激发了营员们的内在驱动力,更激励他们按需而学、持续学习,“调研访谈、锁定问题、设计结构、研究控制,实现了各种智能功能,呈现出各有特色、颇有创意的科创作品”。

围绕“赛博新年”主题,营员们分成10个小组,一步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讨论方案、持续优化,期望听到远方与近处人们的期待,打造出具有可行性与价值的智慧解决方案。

科创营最后一天,营员们带着日夜奋斗凝结的成果来到里程碑式的Demo Day,用激情四射的展示作为此次项目制学习的生动总结,依次围绕需求挖掘、问题分析、技术方案、未来迭代等进行汇报。

他们的创新力量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中小学、媒体等各界嘉宾及亲友团齐聚现场,包括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成瑜,深圳市委组织部人才二处二级调研员黄可妮,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蓉,深圳市干部人才健康管理中心书记、主任,市人才研修院秘书长曾烨,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梁为等,一同见证这群少年们掀起的“创想风暴”。

精彩不断的展示让现场惊喜连连,在“八仙过海”的较量后,经过评委商议与现场投票,致力于为旅客送上美味饺子的Dumpling Go组、希望让厨房清洁更智能愉快的油污终结者组双双夺得金奖桂冠,Exclimb组、VAYU组、科林科技组荣获银奖,其余小组分别获得铜奖、最佳技术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最受欢迎奖。


正如邱成瑜副局长在致辞中所说,“同学们是这次科创营的主角,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