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1月22日,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河南省郑州市落下帷幕。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子林振鑫、熊浩成、廖宏荣三位同学组成的惟实队经过层层突围,在全国总决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DOBOT智造大挑战赛项中和来自全球40余个顶尖高中组队伍切磋竞技,勇夺冠军荣誉。
据悉,本次大赛总决赛涵盖20余个大项竞赛组别,共通过全球300余场各级竞赛活动,层层选拔而出的11000余支赛队、19000余名精英赛手、7000余名指导教师(教练)同场竞技,为全球机器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竞技舞台。DOBOT智造大挑战机器人挑战赛赛项结合智能机械臂的AI识别、自主控制、机器运动、人机协作及无人驾驶小车的路径规划等多种技术相融合来模拟空间站的空间智能机械系统承担的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舱段转位、舱外货物搬运、舱外状态检查、舱外大型设备维护等任务。选手需要按照赛题要求编写智能机械臂、智能小车等设备的应用控制程序,考察学生对智能机械系统的应用能力、自身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队员熊浩成表示,胜利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和奋斗,一路走来,代码优化了无数版,设备测试了不少,可谓台上“一小时”,台下“两年功”。廖宏荣表示,无数次的预演,才有场上的从容不迫。通过这个比赛他收获的不仅是冠军,更重要的是理解了预演模拟的重要,收获了应对突发事情的解决能力、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林振鑫说,在备赛时,与团队攻克无数技术难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代码调试,修改数据。比赛中,虽有波折,大家都能冷静应对。这次胜利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未来,他会继续探索机器人技术,提升自我。
指导老师王李想告诉记者,这支队伍接连经历了各级选拔赛以及去年全国总决赛的洗礼。一路上,他们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挑战,锤炼了大家的坚韧品质,也让三位同学愈发团结与坚定。为了圆梦,他们一次次推翻原有设计,从传感器调试到机械结构优化,再到算法迭代,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夜以继日的训练中,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他们从未退缩,而是选择直面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台上机器人短短四分钟的精彩表现,凝结的是两年来他们无数次放弃休息时间、挤出吃饭时间苦练基本功的努力。站在全国总决赛冠军的领奖台上,同学们的笑容和荣耀让他倍感激动。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更是对他们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的高度肯定。
(图片由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