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市罗湖区沙湾路的一处仓库,一个个造型奇异、结构朴拙的艺术品映入眼帘,木雕上所刻的人物形象、动物造型以及部落图腾,静静诉说着世界各地的文化故事。这里是收藏家、雕塑家袁继新在深圳放置藏品的仓库。
收藏家袁继新 叶雨楠 摄
刀锋之下,蕴含着丰富而广阔的想象空间。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到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从非洲的原始部落到东南亚的古老村落,袁继新用20多年的光阴,跨越山海,游走于20多个国家,寻找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品,感受绚烂多姿的人类文化魅力。
图腾木雕
1月18日至3月16日,《雨林之歌:来自热带的舟楫、图腾和集市》主题展览将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行,展示袁继新的收藏成果。
藏品堆满1万多平方米仓库
1995年,袁继新从家乡来到深圳,先后在一家中国珠宝企业和一家德国珠宝企业工作,最后成功开办了自己的珠宝工厂。“工作中发现,国外喜欢把一些珍贵的木材、碳纤维等材料运用在珠宝上。我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珠宝产品中使用一些独特的材料,于是开始去越南、老挝这些地方购买黄花梨、紫檀这些木材。”
寻找木材的过程中,袁继新接触到了各地的木雕工艺品,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己也开始尝试学习雕刻技艺。“我比较看重雕塑的整体造型,雕塑图案所传达出的想象力也能给人很多震撼。”在袁继新的深圳仓库中,除了堆满从世界各地运回的藏品,二楼角落还放着很多自己尚未完成的雕塑作品。
袁继新在印尼巴布亚查亚
“我一直很喜欢到各地旅游,有时一个月可以出国四次。”从原始部落的木雕和草编制品,再到超过10米的独木舟,对世界文化的好奇,促使袁继新一次次踏上寻宝之路。20多年来,他游历东南亚、非洲、大洋洲的20余个国家,收获藏品5000余件。“有时一趟可以收几件,有时能收半个货柜。”除了深圳,袁继新在东莞还有一个仓库,仓储面积加起来有1万多平方米。
收藏了80余条独木舟
行走20余个国家,袁继新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视野被不断打开,自己对各种文化的接受度也在不断增强,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淘宝”经验。“要先找到当地向导,与当地人的沟通与交流是获取藏品的关键。”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距离较近,木雕类型也比较丰富,是袁继新常去的地方。但为了获得更具价值的藏品,他也常常需要深入原始部落内部,在向导的帮助下与当地人小心翼翼地进行交流。
印尼加里曼丹独木舟
在袁继新藏品丰富但略显杂乱的仓库中,数条狭长的独木舟格外引人注目。“这条从巴布亚新几内亚运回来的独木舟长度达到了10.5米,已经有近400年历史了。”独木舟是一种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其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是人类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
深蓝的海洋,阻隔了通途,古人们运用舟楫之利,迈向更广袤的世界。“有了独木舟,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可以跨越水域,开拓新的天地,迁徙也变得方便。”袁继新对独木舟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还曾参与到当地人的凿船工作,至今已经收藏了80余条来自世界各地的独木舟。
尼泊尔、缅甸、孟加拉国、巴新、斐济……频繁的外出占据了袁继新几乎所有时间,收藏也从爱好逐渐变成主业。为了留存这些艰难珍贵的旅途记忆,袁继新特意购买DV和相机,留下了2万多张照片和100多小时的视频,让藏品背后的故事更加鲜活。
“丰富多姿的人类文化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现在最担忧的是自己的房租问题。”醉心收藏的同时,袁继新也在为自己库房的房租而焦虑。20多年来,庞大的藏品购买量以及高昂的运费已经使自己的积蓄所剩无几,他也在积极寻找更具有持续性的收藏方式。“这些藏品不能只放置在库房中堆满灰尘,丰富多姿的人类文化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袁继新说。
图腾木雕,马来西亚,木制
在策展专家的配合帮助下,袁继新近期正在抓紧准备1月18日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开启的《雨林之歌:来自热带的舟楫、图腾和集市》主题展览。展览打造了“雨与林”“独木舟之歌”“万物有灵”“丛林剧场” 及 “雨林集市”五个专题板块,多角度地呈现这片神秘生态系统孕育的独特文化景观。展览现场,将会有300 余件木雕作品亮相,含 83 件核心展品与 200 余件集市木雕。
动物神图腾柱,巴布亚新几内亚,木制、贝壳
“热带雨林不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承载了多样的文化传统。我们这次会展出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苏拉维西等地的图腾木雕,以及我自己拍摄的图片影像,这些展出的藏品刻有热带雨林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 袁继新希望通过丰富的展览形式,将这些木雕工艺背后关于雨林树木和木材的知识、图腾造像的文化意涵等进行解析,带领观众从多层次的视角了解并共唱这首“雨林之歌”。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