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会”在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举行。
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2021年7月,深圳市教育局与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建全国首个“中华诗教示范区”。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介绍,三年来,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项目试点先行,四批次遴选确定200所“中华诗教”试点学校,覆盖了全市各区,推动了中华诗教的普及和发展。以中华诗教为载体,联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新模式。
潘希武表示,各个试点学校通过三年创新性的探索实践,形成情境式、跨学科项目式、全学科渗透、人工智能赋能等九类新型教学方式,实现了诗词教育、美育、德育、人文精神教育的一体化实施与综合育人。下一步,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项目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提质、扩面、创新”的指示精神,丰富多样化的典型案例,扩大诗教学校范围,全面推进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辐射;同时创新示范区建设机制、辐射推广机制,探索更有效的诗词综合育人模式。
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老师尹建浩、福田区梅香学校老师谢婧斐、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老师沈冬妹分别分享诗教经验
在诗教典型案例展示环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尹建浩、福田区梅香学校谢婧斐、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沈冬妹等几位来自深圳各试点学校的教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学校在中华诗教领域的经验成果与创新做法果,展现出深圳诗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的龙波涌校长、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部的符卷部长则从学校和区域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诗教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情况,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盐港小学校长龙波涌介绍学校诗教工作,龙岗区教科院小学教研部部长符卷介绍区域工作
来自深圳市各特色学校、试点学校的师生们则带来了极富诗意的节目表演,展示出中华诗教的魅力与活力。
莲南小学学子带来《诗经·小雅·鹿鸣》
深圳中学龙岗学校(集团)兰著学校带来《行吟空山》
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澳门培正中学、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幼儿园联袂带来《诗经·秦风·无衣》
横岗外国语学校的《阳光古韵》
龙岗区坂田街道花城小学带来《山水之间的情怀》
坪山高级中学、立人高级中学带来《楚辞·橘颂》
莲南小学的吟唱剧《诗经·小雅·鹿鸣》,童声清澈、情感真挚,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深圳中学龙岗学校(集团)兰著学校的《行吟空山》,以空灵的鼓声和王维诗词,将华夏山水的幽静之感,直接带到了大家的眼前;盐田区盐港小学、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澳门培正中学等共同带来《诗经·秦风·无衣》,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师生们的团结与互助精神……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带来《华夏礼乐·大雅诗经》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携手巴基斯坦留学生共同演绎了《华夏礼乐·大雅诗经》,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长彭红玉领诵,市教科院、龙岗区“中华诗教”试点学校近50位校园长齐诵《沁园春·雪》
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长彭红玉领诵,市教科院、龙岗区“中华诗教”试点学校近50位校长、园长共同诵读了《沁园春·雪》。这批诗教中坚力量回荡在会场内外的诵读声,燃起了现场师生继续推动中华诗教的热情。
记者了解到,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项目启动三年以来,在多方协作下,已打造了200所“中华诗教”试点学校,积极创新诗词教学模式,推动诗歌的种子在校园内破土而出,帮助孩子们叩开诗歌的大门。中华诗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已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新型平台,让古典诗词的内涵在当代焕发出崭新活力。
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活动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表示,深圳市教育局和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同在深圳探索出了一种诗教新模式。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的三年探索,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未来,中华诗教将立足时代特征,区位优势,持续在“提质、扩面、创新”上下功夫,用中华诗词之美点亮学生思想道德之光,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美育浸润新途径,努力将中华诗教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主办方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