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全国科技城百强榜发布 光明连续三年排名飙升!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邓红丽
01-11 13: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城是城市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区域,是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5年1月,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


据悉,科技城百强榜(2024)遵循科学、客观、可采集原则,围绕科技城、科技、城市三个维度,设立基础建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承载能力、要素保障能力4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细化指标,对全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348个科技城(含科学城,不完全统计)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系统评估,形成了2024年科技城百强榜单。

在此次榜单中,中关村科学城排名第一,上海的张江科学城和北京的昌平未来科学城分列第二、三位,来自深圳的光明科学城排名全国第七。2022年排名第24、2023年排名第15、2024年排名第7,光明科学城连续三年在科技城百强榜稳步前进,体现的正是光明科学城发展迅速。

2018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批准建立光明科学城,集中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光明科学城。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一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逐步由地方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

近年来,光明科学城建设积厚成势,正逐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完整生态链。“重器”建设加速,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建成启用;中国散裂中子源共建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高压中子谱仪等首批重大设施启动运行;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启动建设。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鹏城云脑Ⅲ加速建设。南科大光明高等研究院等4个大院大所相继落地投用。深圳医学科学院设立,并与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运作,一体化永久场地主体工程启动建设,科研场地投入使用,招收首批联合培育博士生。打造人才高地,124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4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集聚“两院院士”团队27支,高层次人才超2800人。

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光明区构建“3+3+1”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体系,战略重点类产业发展方向更准,优势引领类产业发展更聚力,未来产业发展路径更清晰。其中,超高清视频显示集群规模突破2300亿元,新材料集群规模突破1300亿元,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等集群规模突破百亿元。

当前,光明区正朝着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的目标奔涌向前。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邓红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