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售卖假古董专坑老年人?平台、直播如何定责 | 读特普法

读特新闻记者 陈丽玲
01-08 18:0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对于无法追回损失的老年消费者,张金成律师建议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以直播经营者涉嫌诈骗罪追究直播经营者的刑事责任。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尝试通过直播间购物。然而,据媒体报道,因被直播间主播的“捡漏、升值、高价回收”等话术所吸引,一些老年人深陷直播间骗局,购买了大量假古董、假玉石、假藏品,还有人因此背上了高额贷款。

直播间售卖“假古董”专坑老年人?

有老人因此背上高额债务

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刘女士最近回家后发现,家中多了许多所谓的“古董”。这些“古董”都是由她母亲从短视频直播间里购买的。这些花费数千元购买的藏品,实际上只值几百元。

刘女士注意到,为了购买这些“假古董”,母亲的信用卡、借呗、花呗都已透支,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甚至把孩子送给她的金首饰也卖掉了。

受骗老人在直播间购买的“古董”。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发现这一情况后,刘女士一边陪伴母亲,一边处理退货事宜。她根据购买记录,通过平台、直播间、商家等多渠道努力退货,最终退回了30万元中的约20万元。她还了解到,一些主播为了避免留下证据,还制定了相应的话术诱导老年人操作:告诉他们看到物流信息后就确认收货并给予好评,然后删除订单,这使得家属在后续维权时面临很大困难。

多位维权家属表示,一开始,自家老人并不是为了购买假古董走进直播间的。这些直播间先用低价的生活用品吸引老人点进直播间观看,然后再用话术慢慢引导他们购买假古董等商品。

例如,主播会告诉老人,这些“古董”是从“某某墓穴”出土的,是“传世珍宝”,现在低价购买,未来有望成千上万倍地增值。在这些层层套路的影响下,一些老年人对直播间的话术深信不疑。即便亲属后续请专家出具了鉴定报告,告知老人买的古董均为近代仿品,一些老人也不为所动,甚至认为是亲人想“断其财路”。

商品页面截图。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某维权群群主王女士表示,她和群友们每天都在积极举报疑似违规的直播间。然而平台方面回应称,需要和家属逐一沟通确认是否存在售后服务问题后,才根据平台规则采取进一步行动。

家属韩先生则反映,他需要退回三笔价值共计2980元的订单。当他联系平台请求介入纠纷时,平台客服通知他们,涉事商家的保证金仅有31.86元,不足以覆盖退货退款的金额,因此无法支持这三笔订单的退款。此外,平台方面也未能提出其他解决办法。

律师:受骗者应第一时间固定证据

那么,面对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售假骗局,如何有效维权呢?读特新闻记者采访了广东普罗米修(福田)律师事务所张金成律师。

张金成律师指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因此,在直播带货中,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提供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不得做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进行购买。上述案例中,经营者以假充真,涉嫌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张金成律师进一步指出,老年人一旦受骗,维权难度会比较大。一方面,一些老人对直播间主播的话术深信不疑,不配合家属后续取证调查;另一方面,不法分子的警惕性在不断加强,他们在行骗的过程中会销毁相关证据,给家属的维权行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遇到类似情况时,首先要做的是固定证据:妥善保存购买记录、订单截图等证据。接着,可以找一家能够出书面鉴定报告的机构,来确认所谓的文物的真伪,鉴定结果可以作为法庭上的重要证据。

维权家属提供的订单截图。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四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之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无法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的真实姓名、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或者销售的商品存在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的情形,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向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请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另外,对于无法追回损失的老年消费者,张金成律师建议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以直播经营者涉嫌诈骗罪追究直播经营者的刑事责任。

张金成律师认为,在老年用户较多的平台上,平台有义务设置必要的提醒,例如制作相关的宣传视频或标语,以提醒老年人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平台还应设置必要的监测功能,在发现直播间出现疑似违法违规行为时,及时采取警示或断播等必要措施,来防止用户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同时,亲属也应加强与老年人沟通,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向他们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和套路,降低他们受骗的风险。


《读特普法》是由读特新闻客户端打造的一档法律科普栏目。本栏目中,我们将定期邀请深圳律师协会注册资深律师作为嘉宾,为公众深入剖析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丽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