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匠心 妙然天成——王祖伟歙砚雕刻精品展” 深博热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文/图
01-05 22: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灵根浅映兰芽嫩,秾艳微涵歙砚光

灵根浅映兰芽嫩,秾艳微涵歙砚光。日前,“文华匠心 妙然天成——王祖伟歙砚雕刻精品展” 在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开幕。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本次展览由深圳博物馆、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精选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亚太手工艺大师王祖伟创作的70余件砚雕作品展出。以一方砚台,讲述文人雅事。展览将持续至1月12日,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王祖伟歙砚雕刻作品

本次展览包含四个单元,选取不同特色的砚作,分别展现“天成之美”“文质并重”“天人合一”“禅意悠远”四种意蕴,让观众领略展品独特的自然美感、经典的器型工艺、巧妙的艺术设计,内蕴的禅宗精神等。展览开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众人纷纷为王祖伟歙砚雕刻精品的巧夺天工折服。观众张悦援引《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表达对展出歙砚精品的赞叹之情。张悦说,歙砚材料稀缺、珍贵,王祖伟的雕刻因势利导、画龙点睛,作品题材丰富多彩,每一方砚台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王祖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雕刻、制作歙砚最难的是“识材”“破题”。“因为每一块歙砚原料都有不同,它们有着变化的色彩、纹理、光泽等。如何根据不同原料,因势利导,最为关键。” 王祖伟说。他形容这个过程为“寻找石眼”,如同写文章需要精巧构思、再三酝酿、寻找“文眼”一样,雕刻歙砚也需要首先寻得“石眼”。

展厅入口处,两座独立展柜里展示着王祖伟的二方“得意之作”——《竹林七贤》和《有龙则灵》。王祖伟指着《竹林七贤》说:“我认为这块料子就只能雕刻《竹林七贤》。”原来,这方砚台中间有一圈天然的圆形纹路,恰如一池春水。王祖伟的设计就围绕这池湖水展开,岸边竹影婆娑,光影交错,仿佛能听到竹叶轻轻摇曳的声音,竹林深处“七贤”或抚琴或吟读或坐卧,个性飞扬、恣意洒脱。《竹林七贤》雕工繁复、细腻精巧,而有的歙砚作品却仅有寥寥数刀,现代、简约。王祖伟再次强调,重要不是工艺,而是顺其自然的“破题”。

王祖伟歙砚雕刻精品展现场

王祖伟还向记者表达了对深圳的喜爱。他说:“深圳这个活力开放的舞台一路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发展。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在传承歙砚技艺、宣传歙砚文化、促进歙砚交流等方面作出更多的探索。” 王祖伟表示本次展览不仅集结了近年来的创作成果,更凝聚了自己对“砚道”“砚艺”“砚学”“砚文化”的思考。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杜鹃说:“歙砚的发展历史悠久,每一方砚台都是砚雕艺术家心血的结晶,以独特的纹理、温润的质地,诉说着古老而美丽的故事。期待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歙砚艺术在当代社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部分图片由王祖伟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