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年新增一次的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此次新增了67位院士,深圳地铁集团陈湘生名列其中!
陈湘生(Dr. CHEN Xiangsheng),男,研究员,博士;1956年6月出生于湖南湘潭;现任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著名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地层冻结和地铁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从名单来看,新增院士更多的来自了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比如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此外,从1994年成立以来,此次新增的外籍人士可以说是最多的一次,达到18位,除了我们熟知的比尔盖茨,任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史提芬·博伊德也名列其中。
60岁以下占85% 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每两年增选一次。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据中国工程院通报,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
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
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
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
暂停2位候选人的资格
中国工程院对通报称,对候选人学风道德以及政治经济等问题格外重视、严肃对待。第一轮评审环节,暂停了1位涉及论文被撤稿事件候选人的资格。第二轮评审环节,暂停了1位因违反八项规定尚在诫勉谈话影响期内候选人的资格,对3位相关候选人的违纪情况在学部范围进行通报。评审选举过程中,要求院士们更加注重了解候选人的学风道德、政治经济表现和个人品行等情况。对于存在学风不端、道德缺陷等“硬伤”的候选人要格外慎重,对于存在违纪违规行为或者政治经济问题尚未作出结论的候选人要果断“搁置”。院士们普遍反馈,这些措施对于树立正确导向、匡正风气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通报,实行“双渠道”提名,允许候选人同时通过院士和学术团体提名,稳定和支持学术团体提名渠道,充分发挥两个提名渠道的互补作用。改进特别提名工作,将对特别提名候选人研究成果的密级要求由绝密级改为机密级,为更多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优秀专家创造了提名和参选机会。落实分类调查机制,认真梳理区分学术学风类投诉,以及政治经济、道德品行与其他类投诉“两类投诉”,科学合理地提出处理意见。学术学风类投诉,由学部常委会确定有关院士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政治经济、道德品行与其他类投诉,委托候选人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比尔·盖茨当选外籍院士
另外,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以来,新增外籍人士最多的一次。我们熟知的比尔盖茨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都位列其中。其中也包括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职的史提芬·博伊德。
值得一提的是,李凯教授不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且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李凯还是被誉为中国版诺奖的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8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
农业学部(8人)
医药卫生学部(7人)
工程管理学部(5人)
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见习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