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镇江市招商代表团来到深圳,与有关方面高频对接,开展项目洽谈,推进两地深入合作。这是今年以来该市招商代表团第三次来到深圳,又一场开创未来的“双向奔赴”由此开启。记者获悉,仅2024年,镇江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投资来源地为大湾区的项目29个、总投资206.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6.1%、9.6%。
农民新居。
亲历3000年华夏文明延绵的镇江,正以“山水花园名城,创新创业福地”的城市定位奔跑前行。
连续多年,镇江奔跑的足迹,都深深留在了粤港澳大湾区。每一次,都让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个中国最活跃经济群,在城市的交流互动中更加亲近。
镇江,居长江南岸,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路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镇江成为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点。1300多年前,诗人王湾舟泊镇江,被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景象所感染,留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丽诗句。
因水而兴、因江得名,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城市山林”坐拥“天下第一江山”美誉。今天的镇江生机勃发,是山水花园名城,更是创新创业福地。
交通、区位得天独厚。“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在此叠加。
江河交汇。
这里崇尚实业,尊崇实干。183年前,恒顺醋业在这里起航,镇江获得“中国醋都”的称号;40年前,“四千四万”精神成就了镇江乡镇工业的辉煌,奠定了镇江工业的深厚根基。今日,镇江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聚力培育“四群八链”新兴主导产业,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挺起产业发展“硬脊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5000亿元大关,去年人均GDP16.3万元,总量和人均都在中国300万到350万人口的城市中排首位,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里人才荟萃,创新创业,奋斗正当时。镇江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14万多在校大学生,2023年驻镇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超过3.6万人,堪称家门口的人才富矿。招贤纳士,启动“人才镇兴”行动,储备人才资源总量达66.1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15万人,位居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第39位。
唐代诗人李涉在镇江鹤林寺题写“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佳句。全面小康的现代镇江人,“闲”则是唾手可得。
最新高德地图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榜单显示:镇江长期位居全国交通通行健康榜单前10,位列全国交通健康城市“第一方阵”。花甲老者搭乘公交只需0.25元,半小时内换乘免费,古稀之年乘车全免。
上班一族或驾车或骑车或步行,不必太快,毕竟这个1082平方公里、东西直线距离50公里的主城,“早晚高峰,平均上班通勤时间最长不过24分钟。”
青少年求学之路,不会很远——三年新增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1所;不会昏暗——三年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灯光照明改造全部完成;不会降品——三年新增省、市优质园34所,全市普惠园和优质园覆盖率均居江苏省前列。连续多年,镇江全市中小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均保持在全省前列。
而镇江人每天的“福”之所在,还有更多支撑——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1㎡、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的数值背后,是开门进园、推窗见绿的“乐享园林”。
依托“平安城市”建设、社会综治“浸润”,镇江的“群众安全感”连续六年上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安得广厦千万间”,论房价,镇江市区商品房均价和同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性价比”极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作为30年前的首批“医改试点城市”,镇江荣膺“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岁。
10月,知乎上发起关于镇江“城市气质”和“幸福感爆棚时刻”的两个提问,全国网友用超五百条精品回答,交流那些积淀在经典诗词里的镇江气质,分享在镇江“吃住行游购娱业”的细节感受。
山水禀赋“赏心悦目”、文脉底蕴“灿烂厚重”、生态环境“透绿现蓝”、烟火气息“有滋有味”、现代产业“高质向新”的镇江,就是这样一座总是给人留下回味的,又总能让人心愿得偿的,有幸福底色、有幸福盼头的惬意自在之城。
(主办方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