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全国牡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牡蛎分会、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组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深圳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承办。来自全国水产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和有关水产企业负责人与会。会上,深圳海洋渔业部门和深圳水产行业协会重点推介了“沙井蚝”,受到与会专家的赞誉。
据介绍,截至2024年11月,深圳水产品产量累计8.63万吨,同比增长12.2%,预计带动渔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500亿元。在深圳宝安沙井,牡蛎产业源远流长,从宋代就开始牡蛎产业发展,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牌"沙井蚝",驰名中外。牡蛎产业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潜力与魅力,已成为推动深圳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深圳有关方面将努力把“沙井蚝”打造成特色地理标志产品,繁荣蚝乡文化,延长产业链条,出台相关标准,加强市场推广,让“沙井蚝”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生产习俗传承人陈沛忠在会上介绍了沙井蚝的前世今生,称“沙井蚝”目前线上销售大幅增长,较去年增长了100%,成为享誉全国的深圳“伴手礼”。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牡蛎养殖产量由2013年的421.86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667.12万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增长率最高是 2023 年为 7.61%。从主产区来看,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为我国前4牡蛎主产省份。
会上,与会各方专家学者,就加强牡蛎种业建设 ;优化牡蛎产业养殖模式,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促进牡蛎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快牡蛎产业机械化进程 ;推动牡蛎产业融合化发展,推动牡蛎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牡蛎文化旅游;加强牡蛎产业品牌建设等问题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