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我们——何琳•张革二人摄影联展”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二楼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文艺家协会服务中心、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承办。此次展览通过摄影镜头,带领观众走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国校园的青春面孔、非洲刚果金原住民生活。两位女摄影师何琳和张革用她们敏锐的镜头语言,展现了生活在同一颗星球上,却处于不同境遇中的“我们”,透过影像的对比,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冲击。
本次展览的第一部分来自何琳的18岁专题摄影。她将镜头对准了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和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们,记录了那些即将迈入成人世界的年轻面孔。18岁,代表着青春与希望,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关键节点。在何琳的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这些学生的稚嫩与憧憬。每一个定格的瞬间,都传递出青春特有的气息。透过这些少年的眼神,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期待,也不禁开始追忆自己曾经的青葱岁月,何琳的作品成功唤起了观众的共鸣。
展览的另一部分聚焦在张革的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摄影系列。作为一位勇敢的纪实摄影师,张革深入当地原始部落,在村落和集市中记录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刚果金长期处于动荡之中,现代文明的触角在这里极为有限,然而张革的镜头却捕捉到了部落居民最质朴的一面。她深入腹地,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险,却见证了人性中最本真的善良和坚韧。
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然而“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通过何琳与张革的摄影作品,观众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看似遥远却有着相同情感诉求的人群。无论是中国校园里的学生,还是非洲部落里的原住民,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这场影像展通过平行放置的纪实照片,引发了观众深刻反思。在镜头的聚焦下,地理的距离被缩短,文化的差异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细腻表达。
展览现场,许多观众在观赏作品后久久驻足,感慨良多。有人表示,何琳的校园作品让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那些青涩的笑容和目光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而张革的作品则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这样一群人与我们同样在追求着生命中的希望与美好。
此次影展不仅仅是两位摄影师个人的艺术探索,更是一场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觉盛宴。影展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纪实镜头的记录,传递出一种深刻的思考:尽管我们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所有人类共同的心声。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