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深圳—汕头在文化领域的协作交流,助力潮剧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2024年,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联合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广东潮剧院等单位实施了潮剧“培根固本”计划。旨在通过举办潮剧大赛、搜集经典唱段、开设潮剧学堂、打造“乡村有戏”品牌、开展“全民学戏”活动、建设潮剧基地等一系列举措,为潮剧发展“寻宝”、为潮剧传承“夯基”、为潮剧人才“育苗”,营造有利于潮剧潮乐传承发展的文化氛围。
举办潮剧大赛,为潮剧发展“寻宝”
7月20日至21日,为发掘具备发展潜质的青年潮剧潮乐演员,2024年汕头市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举办,以赛促艺、以赛促优,给中青年戏曲演员提高戏剧艺术水平、创新表达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7月23日晚,“梨园新蕊吐芬芳”2024汕头市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颁奖晚会在汕头广播电视中心综合剧场举行,选手们用精彩的表演诠释了角色的情感与内涵,展现了他们对潮剧艺术舞台的执着和热爱,绽放“南国鲜花”的迷人光彩。
唱百年潮腔,为潮剧传承“夯基”
为了将百年前的潮剧“老曲牌”“老唱段”,通过“名家录音录像”重放异彩,让这批保留潮剧古老旋律、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潮剧唱段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今年7月份,作为潮剧“培根固本”计划的重要任务,“百年潮腔”活动启动录制工作。汕头市老、中、青、少四代潮剧人参与录制,重现经典唱段。
此次“百年潮腔”录制工作选取《滴水记——伤心寂寞只长叹》《玉堂春——雪泪情天》等15首年代久远的经典选段,涵盖潮剧的闺门、青衣、小生、老旦、老生、老丑、末等各行当。其中,大部分是上世纪初有较大影响、有艺术价值的潮剧经典唱段,当年在海内外都流行甚广。潮剧唱段录制作品成为潮剧青年演员学习传统唱腔的示范作品,对培养潮剧艺术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突破地域限制,更有利于推动潮剧的艺术普及和交流推广。
9月11日晚,由汕头市委宣传部、指挥部指导,市文联、市委网信办和汕头融媒集团联合主办的“蓝融海月 韵协涛声——‘百年潮腔’妈屿蓝中秋演唱会”在妈屿蓝图书馆举行。并于9月17日晚在网易、橄榄台、汕头文艺网同步播出,线上点击率突破38万,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
开潮剧学堂,为潮剧人才“育苗”
从7月开始,来自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潮乐团、汕头融媒集团的5位潮剧潮乐知名专家赴澄海区莲华镇、隆都镇,潮阳区金灶镇、西胪镇,潮南区陇田镇、井都镇,南澳县后宅镇、云澳镇举办8场潮剧学堂,为当地潮剧潮乐演员、票友、潮剧爱好者授课指导,并请本地优秀演员上台分享经验,为当地的潮剧潮乐演员和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打造“乡村有戏”品牌,开展“全民学戏”活动
为传播弘扬潮剧传统唱腔艺术,形成有利于潮剧潮乐传承发展的文化氛围。从7月开始,汕头市组织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的名家唱将、专业演员、潮剧“小梅花”组成潮剧潮乐演员轻骑队,逢周末到深圳对口汕头的13个镇开展交流演出活动共52场,教学讲解潮剧潮乐,宣传推广潮剧文化,时间持续4个月。通过巡回演出,将潮剧艺术带到了基层群众身边,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扩大了潮剧的影响力,为潮剧的传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潮剧基地,推动两地剧团融合发展
今年10月,广东潮剧院二团赴深圳参加第九届龙岗区戏曲文化节演出,献演《刘明珠》《荔镜记》《四告状》《王昭君》等4场精彩大戏,让深圳市民和广大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潮剧节目。开幕式上,还举办了深圳潮剧传承基地授牌仪式,标志着深圳潮剧传承基地正式成立,联结深圳与汕头两地乡情乡谊,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潮剧“培根固本”计划的实施,为深化深圳—汕头在文化领域的协作交流,助力潮剧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举办潮剧大赛、搜集经典唱段、开设潮剧学堂、打造“乡村有戏”品牌和开展“全民学戏”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指挥部将联合汕头当地不断创新,为潮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