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生态考察!深圳市第三届“做大自然的观察师”活动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通讯员 袁晨成
2024-12-24 13:5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做大自然的观察师”现场观鸟教学直播活动。此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观众人数累计突破135720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本次活动旨在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发展红树林自然教育体系,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先行示范。活动分为两场,第一场主题为《绿意“创玩”,在红树林里“飞行”》,第二场主题为《绿意“创行”,在红树林里“探究”》。活动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李春云主持,于洋老师策划。

12月7日,第一场活动邀请了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山海学校师生代表,以及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专家。杨琼博士和蒲颖老师分别以《海岸的守护:红树林与候鸟的生态保护》和《如何成为一个自然小侦探?》为主题作专题分享,讲解自然观察技巧和红树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杨琼博士还同步开展了现场观鸟教学,带领观众实时观鸟,介绍了红嘴鸥、反嘴鹬、黑脸琵鹭等多种鸟类。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山海学校的25名师生在保护区内进行实地沉浸式生态考察,化身小侦探,探索红树林的奥秘。他们通过五感观察法以及应用手持显微镜、红外测温仪等数码工具,从不同角度感受与探索红树林的独特生态系统。同学们还设计了一款“红树林奇遇飞行棋”,将红树林的动植物元素融入游戏中,让玩家在游戏的同时,仿佛踏上了一场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12月8日,第二场活动邀请了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上屋小学师生代表,以及保护区管理局的专家。徐华林博士以“观鸟观自然”为主题,详细讲解了观鸟的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同学们带着问题,分成两个小组,深入红树林进行项目式学习。他们观察了红树林植物的根系,探讨了叶片泌盐现象,并通过望远镜观察了各种鸟类,寻找关于“鸟喙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的答案。

胡柳柳老师通过直播,为大家介绍了镜头里出现的候鸟及习性,并分享了明星鸟类的趣味故事以及视频,增加了科普性和趣味性。同学们在观察结束后,返回到红树林课堂,分组进行研究小组的汇报和答辩,展示了研究成果和心得。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做大自然的观察师”线上观鸟教学直播系列活动,为线上线下的观众献上了内容丰富的红树林知识科普“大餐”,增强了大家的红树林保护意识和科学研究素养。孩子们带着从红树林项目里收获的方法、技能与精神,在后续学习中探索更多的自然奥秘,愿他们真正获得观察大自然的入场券,成长为大自然的研究者与守护者。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通讯员 袁晨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