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广大宣 文/图
2024-12-21 21:4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2024年学术年会暨穗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家庭赋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为主题,包括特邀报告、硕博论坛、会前工作坊等学术交流环节,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穗港两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促进策略。

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导下,本次研讨会积极响应“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号召,以“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使命,致力于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工作格局的形成。

本次研讨会不仅汇聚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还吸引心理健康教育一线教师、其他社会心理服务人士参与。研讨会特邀专家学者们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不断总结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立足于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实践方案。

在穗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共同参与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该研究中心由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近20名科研人员组成,在广州大学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支撑下,主攻“心理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心理健康的智能测评与干预”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三个研究方向。

据悉,该研究中心由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聂衍刚教授牵头成立,获批成为第七轮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聂衍刚指出,该研究中心聚焦“心理健康的发展、维护与促进”这一科学目标,开展原创性、探索性和系统性研究,为促进广州市民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

本次大会研讨揭示多项父母教养、祖辈教养与孩子心理健康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以及祖辈教养的参与度,即“量”并非越高越好。事实上,仅仅考虑教养的“量”时,祖辈教养参与的量越多,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差。综合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从改善家庭教养角度而言,在提高教养的“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教养的“质”。

如改变父母以及祖父母的教养方式,多向孩子表达温暖和爱意,促进亲子关系的亲密度和信任度。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提高孩子对父母教导的开放性和接受度,增强父母教导的有效性,并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香港教育大学代表陶思思博士充分肯定本次研讨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探索如何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力量、发挥各校优势把心理学研究做好,是心理学科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学心理学科是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具有心理学一级博士授权点,心理学一级硕士授权点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授权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轮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参评学科第26,位列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21名(前20%)。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广州大学心理学科主动服务于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与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明办等单位共建“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及“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培训广州市中小学教师10万余人次,荣获“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范例奖”。

据悉,“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2024年学术年会暨穗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研讨会”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主办,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与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联合承办,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委会、广州市心理学会青少年心理与教育专委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心理中心协办。

编辑 李斌 审读 桂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广大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