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基金会探索参与式资助,让受助人上线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24-12-18 22: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2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年度慈善年会上,腾讯基金会项目总监曹帆表示,在数字备灾和“一老一小”等脆弱人群的帮扶上,腾讯基金会正改变传统的“给受助人帮助”的模式,依托腾讯“连接人”的核心能力,探索用互联网技术实名认证受助人,通过数字化能力连通公益机构、商家、卫生室、社区食堂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让“受助人”回归“需求的决定者”,直接选择自己需要的帮助和资源。

据介绍,腾讯基金会发端于积石山地震中的“宝宝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让灾区新生儿童家庭买奶粉的数字券,拓展到社区韧性建设的各个场景和人群,演变成现在创新资助的一揽子计划,对“数字备灾”、“一老一小”议题下的十余个子议题展开了参与式资助,参与其中的一线组织超过100个,合作商家超过200家,已在11个省份落地了超过30余个项目。

参与式资助帮助受助人权利回归

当前,极端天气正对全球社区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不仅带来气候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还对经济发展模式、社区韧性、脆弱群体保护等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过程中,公益行动的重点正在从单一气候减缓扩展到适应于减缓并重,从传统的环保领域已经扩展到了灾害救援、消除贫困、医疗健康、社区建设以及脆弱群体的全方位保护。伴随着这些议题的更新和公益解法的创变,公益慈善的运作模式也在发生很多变化,涵盖着资助模式、项目设计、机构治理、合作共建和成果评估的全面创新。

传统的公益模式往往是捐赠人出资捐赠,公益机构执行,给到受助对象。在这过程中,一方面可能出现物资品类不匹配后的堆积损坏,另一方面一些个性化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在新的大环境下,公益慈善行业也正经历重要转变。脆弱人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普通人要大得多;脆弱人群的需求,也不容易被看到。腾讯基金会项目总监曹帆表示,搭建一个支持网络,连接各方资源,让这些受助人得到资助,从“被帮助的人”,回归到“决定需求如何被满足”的主体地位,是当前腾讯基金会正在探索的事情。

以2023年甘肃积石山地震中的“灾害+气候变化下的宝宝券关爱模式”为例,地震灾害发生时,当地新生儿多,他们的奶粉分段不同、品牌不同,传统统一采购的模式很难照顾到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怎么办?当时,腾讯基金会联合爱德基金会启动“呵护宝贝,宝宝券温暖行动”,向积石山县2500余名2023年新生儿家长发放“宝宝券”。在微信刷脸认证后,每名新生儿家长可领取4张50元的“宝宝券”,用于在当地母婴店购买适合自家婴儿的奶粉、尿不湿、衣服鞋帽等物品。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基于微信支付的实名连接与数字权益工具,一方面解决“身份的核实”,一方面“打通商业资源”。受助人在使用时仅需微信刷脸完成人员信息核实后便可领取,所有的流程都在微信上可以实现,减少了线下领取的人工成本和繁琐的审核流程。另一方面,这一方式又连接了在地商业资源,能方便受助家庭根据自身需求,个性化地在地购买物资,解决了过往统一采购无法照顾个体需求的难题,提高了善款使用的透明度,并节约了物资运送的物流成本。

跨界合作需要更多主体加入

这样的探索,已经应用到了更多的场景。目前,包括社区助老餐、孤独症儿童融入社区等项目,都在多个城市落地执行。以积石山地震中的“宝宝券”为起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腾讯基金会从一个让灾区新生儿童家庭买奶粉的数字券的探索试点,演变成现在创新资助的一揽子计划。在这过程中,资助行业枢纽公益组织超过15家,就“数字备灾”、“一老一小”议题下的十余个子议题展开了参与式资助,参与其中的一线组织已经超过100个,合作商家超过200家,已在11个省份开展了超过30个项目,受益人群超过3万人。

这个正在不同迭代的项目中,传统的“捐赠人—基金会—公益执行机构—受益人”的线性资助模式正在被打破,资助者深度参与公益产品的研发迭代,与政府部门、基金会、社会组织共创,让真实需求被看见,让数字基础设施直接服务于受益人。

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呈现出多维度叠加效应,不仅威胁环境,也深刻影响老人、儿童、弱势群体等脆弱人群,并延伸至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环保领域等。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挑战,跨界共建是关键一步,需要推动包括社区组织、科技企业、文保机构、志愿者等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协同合作,更高效地搭建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网络,实现资源、技术和人力的有机融合。

编辑 王雯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