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议政会聚焦创新 2015深圳高新产业产值1.73万亿

记者 任琦
2016-01-31 06:23
摘要

昨天,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举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专题议政会。来自各界别的政协委员们围绕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优化鼓励创业创新机制、引入优秀创新人才展开热议。

201205110530038809

去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3万亿。

1月30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举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专题议政会。这一提案由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领办,足见其对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协委员们听取了提案阶段性办理情况,并围绕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落实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强的方面展开热议。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刘润华,市政协副主席黄中伟、陈倩雯、张晓莉参加会议。

深圳市科创委主任陆健向政协委员通报了提案办理情况。他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深圳意义重大,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提案办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圳市已出台了《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和《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今年还将研究出台我市“1+N”创新政策文件,在产业、财税、教育、医疗卫生、知识产权、开放、管理、金融、文化等方面推出一批扶持措施。一批创新型央企总部落户事宜正在加快推动,一批国家级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创建。随着创新环境优势的提升,创新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我市创新型经济特征更加显著。去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3万亿,同比增长11.2%,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5524家,累计建成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283家。

随后,政协委员们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提了很多富有前瞻性、针对性、思想性的意见和建议。

受马兴瑞委托,张虎对专题议政会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议政会选题准、议得透、效果好。这既是书记领班提案的一个情况通报会、协调会,也是提案办理的现场会和办公会。目前提案的办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在创新成果密集涌现、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创新载体的跨越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开放、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等五大方面。这个提案是跨年度提案,今年还要继续接着办理。市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将把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狠抓落实。对下一步的办理工作,张虎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办理协商工作,相关部门要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办理的举措,及时反馈办理的情况;二是要进一步提升提案的办理实效,按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好,滴水穿石的要求,办出实效、办出成效;三是提案办理要与推动政府的工作相结合,各个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办理成果的转化,切实把办理提案和推动政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提案转化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设立“技术特区”开展源头创新

“‘十三五’这五年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深圳应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从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三个维度重新审视深圳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转变。”纪震委员在发言中说,在这场竞争中,深圳要通过“四个有机统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

其一是国家发展战略与地区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深圳应该自觉地将全市的科技工作放到全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框架中去,代表国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技术,集聚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其二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深圳须加大开放创新的步伐,提高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国际科技转移与合作。其三是学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统一,必须跨越式地发展国际化的高等院校和新型科研机构。其四是创新与廉政的有机统一,改革科研资助体系,实施股权投资、事后补贴等一系列科技新政。

周路明委员提出了设立“技术特区”的设想。他建议通过人大立法,在特定区域设立以源头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区,利用深圳在需求端的特殊优势构建国际新技术、新产品的体验中心,重点解决国际范围颠覆式创新产品的社会实验瓶颈,进而带动源头创新技术和人才围绕技术特区的大规模聚集,使“技术特区”成为国际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聚合全球创新资源,实现打造国际化创新城市的战略目标。

鼓励创新就要宽容失败

“‘创’,就意味着过去没有或是与历史不同,失败的概率自然高一些。如何看待失败,检验着整个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厉伟委员说,对创新失败的宽容,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创新创业者可以切实感受到“宽容失败”的大环境。

他建议深圳利用特区的立法权,在制度、法律、法规上具体体现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定,在法律法规尚未修改之前,深圳人大应授权政府“先行先试”,不要坐等法律法规修改。凡是对制度创新的各项努力,在相关人员没有谋取私利的情况下,出现差错,未达预期,都应该免于追责处罚。深圳应该在特区立法的层面,鼓励“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的勤政,打击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懒政。

王淑杰委员十分赞成厉伟的意见。她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试验就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是不科学的。”她提出应积极营造“鼓励改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明确“试错”、“容误”的条件、程序和结果应用,对在改革中出现失误的有关部门和干部,符合相关条件的,可酌情减轻或免于组织处理,以消除当前一些部门和干部工作中存在的畏首畏尾心理,调动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积极性。

为海归人才来深创业提供便利服务

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人,深圳靠什么引才,要引什么样的才,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侯松容委员认为,要吸引更多优秀年青人到深圳来,一靠产业,二靠大学。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能够吸纳大量优秀青年从业高科技产业、金融业。大学方面,则要集中资源、重金投入,下决心办一所顶级院校,发挥其吸引人才的作用。

庄义婷委员则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吸引海归人才的角度提出建议。她经过调研了解到,来深就业的海归人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确认身份。“他们要经过资质审核、资格认证、档案建立等入职前程序,仅建档就要经过4个月至半年。难怪年轻人感慨回国工作如此难。”为此,她建议深圳为归国人员提供一站式的入职身份办理和服务,通过政府大数据信息工程打通来自各部门的信息和奖励政策所要提供的各类繁杂资料,以优质服务吸引更多非深户回国人才。

编辑 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