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M+呈献 “森村泰昌与辛蒂·雪曼:变装化身”,全球首个森村泰昌(日本籍,生于 1951 年)和辛蒂·雪曼(美国籍,生于 1954 年)的摄影双人展,透过跨越时间、空间和文化的摆拍摄影,重新思考人的多重身份。两位艺术家均以变装为创作手法,藉此探讨身份、大众媒体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此展览于2024年12月14日在M+包陪丽、渡伸一郎展厅向公众开放。
“森村泰昌与辛蒂·雪曼:变装化身”展览现场
2024 年,摄影:梁誉聪
图片由 M+提供
变装是指借助服饰、化妆、道具和身体语言来改变一个人的外表及行为举止,从而暂时化身为另一个人。自1970及1980 年代起,森村泰昌和辛蒂·雪曼均受到流行文化乃至艺术史中的名人和女性角色启发,创作出摆拍的摄影作品,在各自的文化脉络下探索身份的建构。
辛蒂·雪曼
摄影:Inez and Vinoodh
© 辛蒂·雪曼
图片由艺术家及豪瑟沃斯提供
森村泰昌
摄影:森村泰昌
©森村泰昌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将展出四组作品,有的妙想天开,有的暗藏嘲讽,诘问既定的性别和文化观念。这些作品让我们反思自身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了解塑造我们当下模样的因素。
• 辛蒂·雪曼的《杂志插页》系列(1981)原本是由当代艺术期刊《艺术论坛》委约拍摄。 为呼应杂志的形式,雪曼参照二十世纪中期色情杂志的插页,一共创作了十二幅作品,本展览展出其中七张。她在照片中摆出各种流露脆弱不安的姿势,演绎恐惧、焦虑和其他高亢的情绪。这些俯角近镜照片以强烈的灯光拍摄而成,色彩鲜艳饱满。雪曼透过掌控照片中的演绎,令女性展现出如物件般缺乏自主的状态,藉此尖锐地质问观看的伦理。
• 森村泰昌的《一百张 M 的自拍像》系列(1993–2000)展出森村变装成众多名人和历史人物的照片,包括玛丽莲·梦露、麦当娜、柯德莉·夏萍,甚至辛蒂·雪曼本人。部分照片展现森村在日本街头自信地摆拍,另一些则摄于布置了道具的工作室中 ,藉此引人深思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森村花了七年时间完成整个系列,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探索如何完全化身为不同形象。他亦在照片中展示场景布置的过程,从而揭示出身份是如何建构的。创作之时,许多人正苦思西方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对森村来说,这是一场极具个人意义的寻问之旅。
• 森村泰昌的《双生之诳》系列(1987–1988)展现了森村奇异的幽默感,化身成文化及历史名人。森村成长于战后日本,他在那时首次接触到西方艺术史,并在其早期作品中变装为对其年少时代有重要影响的西方文化名人,包括施洗者圣约翰,他被斩首的场面是文艺复兴时代画作一再描绘的题材,还有法国概念主义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女性化身萝丝·瑟拉薇。此外,森村亦重现了现代主义舞者和编舞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的经典舞姿。作品英文标题中的“Doublonnage ”一词由森村自创,描述其变装行为;其日文则有复制、 回避之意,语带双关,而中文标题则结合了两者的意味。
• 辛蒂·雪曼的《无题电影剧照》系列(1977–1980)乍看之下仿佛是黑白电影的剧照,但其实它们是从黑色电影和欧洲文艺电影汲取灵感而设计的场景,主角全由艺术家本人担纲。雪曼讥讽上述电影类型中常见的性别形象:职业女性、致命红颜,以及大城市中天真无邪的少女。她以耐人寻味的讽刺手法展现这些刻板形象,促使我们反思艺术和流行文化对女性的刻画,这一议题到了今天依然与我们息息相关。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阐述此展览的重要性:“《森村泰昌与辛蒂·雪曼:变装化身》是首个同场展示森村和雪曼两人的摆拍作品的摄影双人展。此展览体现了M+致力突破当代视觉文化框限的愿景,并让这两位将摄影提升为概念艺术的艺术家进行跨文化对话。展览将为观众提供 难得机会,透过两位艺术家的独特视角,探索身份与再现的复杂性。”
M+视觉艺术策展人谭雪凝表示:“森村和雪曼对肖像摄影的独特演绎手法,重新定义了当代摄影。这两位艺术家均以变装为其视觉和概念策略,并以此闻名,两人藉改变自身外表呈现各种各样的身份,从而对当代文化和历史作出尖锐精辟的评论。这个展览不仅凸显他们各自的创作,更促使观众以崭新的方式深入思考摄影、当代社会和身份再现之间的关系。”
森村泰昌表示:“我和辛蒂·雪曼的作品能够在香港 M+同场展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虽然我们的艺术手法各有不同 ,却同样地挑战身份与再现的观念。我们的创作扎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我殷切期盼我们的作品如何在香港这个活力之都引起观众共鸣。”
辛蒂·雪曼表示:“我很高兴能够在 M+与森村泰昌同场展示摄影作品。我们以不同方式探索身份和媒体文化,我期待知悉观展的观众会如何解读我们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