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还可以这样玩?
观众坐在“长满青草”的舞台上,彩灯、小板凳,满屏满眼的“露营风”。
入场还得“一口闷”喝一杯。
刚刚坐定,一群“自来熟”的帅哥靓女立马围上来嘘寒问暖“工作怎么样?”“加班吗?”“压力大不大?”
于闲聊暖场中,场灯全黑,紧接着霓虹闪烁,演员们劲歌热舞开场。
这就是即将于12月2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亮相的沉浸式互动荒诞喜剧《月亮月亮》。
12月12日,《月亮月亮》深圳场开放“探班”,记者得以先睹为快。
这部由龙马社创排的戏剧作品2023年在青岛首演,人气爆棚——豆瓣评分8.2,大麦、猫眼双平台评分9.7。2024年,升级后的《月亮月亮》开始深圳首演,从12月20日至22日,在南山区文化馆连续演出4场。不同于传统戏剧,《月亮月亮》更像是将“剧本杀”搬到了剧场里,观众不需要正襟危坐,进入剧场主打一个放松、解压以及“来都来了一起玩呗”。
整部剧不仅云集互联网热梗,观众的参与程度超高,演员们不仅会与观众聊天、互动,还会邀请观众一起表演,成为整场演出的一分子。
观众们既是观众,也是表演者,是“吗喽”也是“戏剧之神”酒吧的客人,更是追求“月亮月亮”的一分子。
据悉,《月亮月亮》的灵感来自于加缪第一部戏剧作品《卡利古拉》。在《卡利古拉》(1944年)中,加缪将“月亮”解释为卡利古拉对“绝对的、不可能的以及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愿望的探索。”——即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幸福”。 加缪通过卡利古拉对抗荒诞的种种举动,好像在向全人类提问“假如你明知人必有一死,假如你为之付出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你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
卡利古拉选择击碎幻想和荒诞,直面无意义。
8位演员演绎42个角色,加缪哲学中的反抗思想贯彻在整场演出中,故事从人类想要反抗生活的痛苦,试图去夺取月亮并得到绝对完美的幸福展开。整个剧目分为四个部分:逼斗背叛、撕烂压迫、击碎内耗、拧爆恐惧,由玉兔来到人间,她为梁山伯祝英台、三国群英等人物送去月亮串联。
在戏剧尾声,观众们跟随演员一道,走出内心的困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轮月亮”。
在青岛演出时,龙马社强调“环境的力量”,将剧场置庭院之中,以天为幕、以地为席,耳边风声,草地轻柔都助力了这场夺月之旅。
深圳场演出选择了在剧场举行,更具“包裹感”,观众感受更加聚焦。从古至今,人类对幸福的追求的从未停止。在2024,《月亮月亮》贡献了又一种“解题思路”。
编辑 秦天 审读 欧阳晨煜 二审 李璐 三审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