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老工业基地,打造东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与产业策源地;承接大湾区技术成果转化,建成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孵化基地”;铸就粤川合作典范,成为深圳产业延伸示范基地……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区建发集团)持续多年在哈尔滨、河源、广安三地开展产业共建,成为国企发挥功能性平台作用的“精彩样板”。
特区建发集团拥有丰富的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和成熟的管理模式。今年以来,该集团产业合作园区稳步发展,优质企业纷纷入驻,人才流、资金流和物资流有效集聚,实现“短期见效益,长期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目标,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经济合作“深圳模式”。
深哈科创总部
深哈
对标深圳先进经验 建设全新产业发展高地
1天实现公司注册成立,11天土石方工程动工,36天取得施工许可证,63天综合展览中心封顶,一标段提前126天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在东北哈尔滨,“两天一层楼”“两年崛起一座产业新城”的建设新速度,刷新着“深圳速度”,塑造出新的“深哈速度”。
“深哈速度”的背后,是特区建发集团实践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力度。2019年5月,深圳与哈尔滨两市签署合作共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协议,两市政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原则,由双方国有企业合资组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哈公司),负责产业合作园区的开发建设。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位于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中先行选择了1.53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启动区。今年上半年,深哈公司(单体)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36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入4045万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344万元。
该园区在产业招商过程中,将哈尔滨的资源、空间、市场、要素与深圳的技术、资本、品牌、渠道等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总牵引,极大吸引了企业入驻,主要定位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深海空天和服务贸易业等七大产业。
目前,园区内累计注册企业684家,注册资本金240.81亿元。其中,华为鲲鹏、北科生物、思灵机器人、奇安信等一批世界500强、独角兽和行业领军企业已成功引入,园区内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产业的集聚度已达77.8%,形成了多元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园区正在搭建以“哈尔滨大学大所+深哈产业园+深圳科技企业与深圳资本”为核心的“1+1+1”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机制,推进哈尔滨一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一心一意引产业、一心一意聚人才、一心一意做服务、一心一意促改革,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理念”,现已取得多项硕果:园区被科技部确定为科技赋能东北振兴的示范样板,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对口合作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并作为全国对口合作新样板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年度榜单。
深哈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深哈两市比较优势,努力推动深圳“20+8”产业与龙江“4567”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类深圳”的产业园区生态,实现园区内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梯度发展、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深河
打造国家级孵化基地 提升民生医疗服务水平
初冬寒风起,深圳与河源“双向奔赴”却格外火热:合作共建产业园项目频报喜讯、入园企业成功投产拉动就业、民生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时值年底,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河源徐徐展开。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共建产业园运营方案,2014年8月,特区建发集团与河源市润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作为深圳、河源两市政府出资代表,按60:40的股比关系共同组建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深河公司”),负责深圳(河源)共建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建设运营等事务。
深河公司作为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排头兵”,聚焦产业共建使命,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投资约21亿元,建成及运营产业园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商业服务配套项目总计9项,有力支持了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目前,深河公司已建成产业园两座,总建筑面积近16.43万平方米。其中,深河创谷产业园是两市产业共建的示范项目,成为河源乃至粤东西北的首个国家级孵化基地,吸引了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鹏城实验室、深大湾区研究院等一批优质科研成果转化机构落户。深河创智产业园作为“深河创谷国家级孵化基地”的联动项目,成功挂牌河源市港澳科技园、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深圳大学(河源)科技园,成功落户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并成功引进奥地利培匡公司(BECOM)等头部企业。
除了产业发力拉动当地经济,民生项目建设也是特区建发集团对口帮扶协作的重点工作。深河人民医院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重点民生项目,也是深圳对外援建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总投资16亿元,采取“深圳建设、整体移交”的模式,于2017年4月动工,2021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在项目投入运营之后,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等问题,真正让河源当地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和诊疗水平,极大提升了河源乃至粤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站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下一个新十年的起点,深河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口帮扶协作部署要求,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河源市的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内,谋划推动两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运营,最大化发挥园区示范效应和推动园区共建取得实效,为深圳河源两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广
龙头企业扎根落户 “1+2”产业体系彰显活力
深广·渠江云谷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紧邻重庆,是成渝经济圈的主战场。2016年9月,深圳与广安签署合作共建广安(深圳)产业园协议。8年多以来,该产业园作为粤川合作的试点、川渝合作的支点、国企合作的亮点,以规划理念创新为先导,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不断迸发出东西部协作的蓬勃生命力。
深圳、广安两市相向而行,全力支持广安(深圳)产业园发展。为此,特区建发集团和广安发展建设集团合资成立四川深广合作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广公司”),负责广安(深圳)产业园的建设运营工作。
在产业定位上,园区构建“1+2”产业体系,即以新型储能为特色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立足广安差异化资源禀赋和与深圳产业协同发展的契合点,探索实施“深圳母公司+合作园区分公司/子公司”的合作模式,共享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和经济指标,促进两地产业深度协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深广公司全面融入广安市招商统筹,截至目前,产业园区入园项目63个,签约投资额77.81亿元,带动就业约1.8万人。截至10月底产值约16亿元,税收约1.2亿元。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渠江云谷全面建成,产业用房租售率达81.61%,商业用房租售率达72.84%。
目前,比亚迪、坤兴科技、深圳绿健新能源、深圳野火商管公司等多家深圳企业已落户园区,通过拉动就业、带动税收,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深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重点项目招商工作持续推进,共对接项目33个,重点推进项目4个。其中包括从百万级到亿级新型消费类光通信生产线项目、半/固态电解质生产基地、MVR蒸汽机械项目、储能装备制造项目。
如今,广安(深圳)产业园已成为深圳、广安推进东西部区域协作的亮点“名片”,展望未来,深广合作园区在产业培育、园区发展运营等板块大有可为,随着深圳速度、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在广安落地生根,一座镌刻深圳烙印、彰显深圳气质的现代产业新城逐渐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