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经验正在全国“落地”。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记者获悉,深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逐步增强,“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亿元,年均增长11%。2023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率先取消药品加成
公立医院无负债运营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陈清在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将健康深圳、医改工作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区联动、强力推进医改工作机制。
深圳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承接3批次省际联盟集采,开展7批次耗材价格谈判,节约采购金额140个亿。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价格,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
“十四五”以来,市级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亿元,年均增长11%。目前,深圳已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教学、人才引育投入力度。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没有负债运营。
深圳通过启动“编制池”改革,解决高层次医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入编问题,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努力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拓宽财政、医保、价格等薪酬保障来源,优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差距,逐步缩小奖励绩效工资占比。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52.1%。
此外,深圳在推进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方面也进行了实质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香港成功运用到境外医院的评审评价中。
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
建成“15分钟社康圈”
陈清表示,深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建成“15分钟社康圈”。目前,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39.3%,84.7%高血压、76.9%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
“十四五”以来,深圳着力补齐原特区外医疗资源短板,布局肿瘤、心血管、康复、精神、神经等专科资源。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所有社康机构交由区属综合医院来举办和管理,区属医院与所属社康机构形成人财物、绩效分配“一家人”,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一张网”,实现社康机构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全市新增了社康机构195家,达到970家,实现了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最少有一家社康机构,每万人全科医生就达到5.2名。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1号提案”。社康机构价格标准比二、三级医院分别下调15%、20%,而医保报销比例比二、三级医院高10%、20%。
目前,全市有1100余万参保人绑定在基层医疗集团来首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签约家庭医生,还可以享受报销90%的医保用药优惠。
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去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16.2%
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不成功的重要标准。2023年,深圳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深圳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将全市83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纳入到了保障范围,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全市参保率达97.6%。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普通的门诊最高报销80%,像恶性肿瘤等门诊大病最高报销90%、住院费用最高报销95%。
同时,深圳还推出“深圳惠民保”,目前超15万人次理赔、报销金额达3.6亿元,报销覆盖庞贝病等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
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全市70%的社康机构开放了午间门诊和夜间门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试点。所有的市属医院均设立“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点,对群众的投诉“接诉即办”,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放心。
推动“医疗、药械、人才”互联互通
“港澳药械通”经验推广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作为深港合作的医疗机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在发布会上表示,医院在探索与港澳医疗规则衔接上先行先试,推动“医疗、药械、人才”互联互通。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内地首家香港医疗服务费用异地结算单位,已累计服务港籍患者16.7万人次。率先探索救护车跨境通行、人员签证与跨境执业等规则贯通。 成为全国首家“港澳药械通”试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医院已获批使用27种进口药品、17种进口医疗器械,累计使用超5000人次。试点经验已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为促进人才互联互通,该院建立香港医师与内地高级职称评审接轨的认定机制,37名港籍名医获评正高职称,实现在岗位聘用、科研立项、学科建设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固定为主、绩效为辅
港大深圳医院创新人事薪酬制度
在人事薪酬制度方面,徐小平表示,港大深圳医院自运行以来实行全新人事薪酬制度,实行“岗位管理”“全员聘用”,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此外,还持续优化结构,设立医生辅助岗位,增加护理人数,2023年,医院床人比、医护比达到1:1.9和1:1.5。
同时,该医院建立“固定为主、绩效为辅”的分配制度,员工固定薪酬占比约70%。同一职系、薪级的员工在不同科室的固定薪酬相同,保障儿科、全科、产科等相对弱势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此外,在绩效考核方面,以员工工作表现、成本控制、质量与安全、患者满意度为主,与科室的创收、药耗收入脱钩,激励员工履职尽责,促进临床服务数量和质量并重。
以基层为重点
罗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提高至7.2名
“罗湖医改”也是深圳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之一。发布会上,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表示,早在2015年,罗湖医改就一直是罗湖区政府的重点改革任务,以基层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左金平表示,罗湖区将5家区属医院、48家社康机构整合成紧密型医院集团,实现一体化管理,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让老百姓获得品质相同的服务;建设集团老年病医院、中医院康复分院,补齐辖区护理、康复等接续性服务资源。此外,对辖区27家社会办社康机构统一管理和考核。
罗湖区持续推进社康机构能力建设,保障社康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2017年至2023年,罗湖区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加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社康诊疗量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从39.9%上升到62.4%。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2:09
个人-短视频-回顾罗湖来时路,如何从穷小子逆袭成高富帅😎#45载圳青春#
00:31
54.#报家生活秀#欢迎收听深圳人的一天!
#深圳有“咖”味#开奖啦!咖啡展兑换门票流程看这里~ 本期活动获奖名单:192***478、陈一丹、夏日晴空、常相思、漫漫、爱摄影爱生活、我是一颗糖、Cecilia、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恭喜以上用户获得【咖啡展门票*2张】奖励,门票兑换二维码将以短信形式发放,请注意查收~ 兑换流程(参考下图):进入小程序——我要购票——咖啡展早鸟票——点击报名——点选单日票(88元)添加购票人——填写优惠码——0元购买 温馨提示:请于8月21日前完成兑换,逾期不予补发。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