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文联组织联络部(权益保障部)、深圳市文联机关党委、深圳市文艺家协会服务中心、深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深圳市书法家协会、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共同承办的2024年“为您服务”文艺下基层爱心计划“艺”路同行系列第五场文艺讲座“草书漫谈”成功举行。深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王道国是特邀主讲嘉宾。
讲座中,王道国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草书的发展演变历史,并结合上百幅书法案例,从技法解析、临摹创作,当代草书的流派、和创作手法等角度,分别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提出他独到的见解,帮助书法爱好者提升草书书法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草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赵壹的《非草书》的记载,当时因为帝王推崇,草书得以蔚然成风。草书的分类主要分为章草、今草(劲草分为小草和大草)。章草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今草又称草书,发展于公元2世纪。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
因书法自身兼具了美术性、哲学性、文学性、人文性,所以很多书法爱好者认为草书可以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只有草书才能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
在创作过程中,草书应注重字形美观、结构和谐、笔画流畅以及墨色适宜。王道国老师强调笔法与用笔的重要关系,尤其要注意起笔处的方、圆、藏、露,运笔时的起、伏、快、慢、虚、实、燥、润,收笔处的停留、空抢等多个技巧的使用,以达到创作的多样性和艺术的生命力。
互动环节中,听众们争先恐后分享自己练习书法的心得和对书法美学的理解。当听众问到如何获得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时,王道国老师提出大家练习书法关键是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继续砥砺前行,并提出书法创作提升的前提是要博学多问、勤学多闻,还要勇于参展挑战自己、尝试通过跨界创作、融合多元、坚定信心、经常反思,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温静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