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利:通过班级管理“五个一”模式助学子成长

读特记者 龙冠斌 文/图
2020-09-15 11:36
摘要

从教25年,在光明区扎根18年,公明中学初二年级部主任、教研处主任王惠利老师始终奉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的教育理念,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激励学生成长,并将班级管理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发展。

王惠利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

从教25年,在光明区扎根18年,公明中学初二年级部主任、教研处主任王惠利老师始终奉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的教育理念,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激励学生成长,并将班级管理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发展。

眼里时刻有学生

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2004年的一天,初一新生小杰(化名)一家人敲开了班主任王惠利老师的宿舍门,他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孩子我是不想要了!老师您看看怎么办?”原来,小杰在家里跟妈妈动了手,让爸妈伤透了心。一番好言相劝后,小杰一家三口渐渐平静下来,一起回家了。

王惠利心中却泛起了波澜,这个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她观察发现,小杰在班里也是个“刺头”,课堂上坐不安稳,朝着同学和老师扔东西……多次跟小杰聊天后,小杰告诉她一个“秘密”——他妈妈一天恨不得24小时看着他,这种爱让他感觉到了“窒息”,所以他会表现出很叛逆。因此,她一方面增加了家访频次,参加心理C证培训,翻阅班主任之友,积极开导小杰妈妈;一方面,和知名教育家李镇西、魏书生的书籍对话求教,坚定站在小杰的角度去理解他、鼓励他。

她把小杰的每一个进步,发给了小杰妈妈,并准备一个小杰谈话记录本,记录小杰的成长进步,做好接下来的引导。三年过后,小杰成绩从刚开始的班级倒数几名,进步到了前十名,顺利考上宝安高级中学。

总结出多年经验

提出班级管理“五个一”模式

小杰是王惠利从教25年、当班主任18年里,改变过的无数个学生之一。至今,每年都会有许多毕业生,在教师节等各种节日,为她送上祝福和感恩。他们在人生中的每一个重大节点,比如读大学、结婚、工作,也会与王惠利联系请教。其中一位学生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跟她通话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王惠利总结这些生动的育人经验,形成了她提出并实践的班级管理“五个一”模式,即每天与学生分享一句名言、每天与一位同学谈话、每天表扬班上一件事或一个人、每周师生同学一篇励志文章、每周一次进行总结。同时,她指导学生在班级里创建“班务日志”,由每周五个值日班长轮流记录当天班级里发生的大小事,第二天总结当天的进步、得失,分享优秀做法,列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每周班会上,王惠利都会对值日班长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在“五个一”模式和“班务日志”的驱动下,她管理的班级学风积极向上,学生们自信阳光生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被锻炼出来。尤其是值日班长更是受益匪浅,“刚开始,值日班长还有些稚嫩,但经过两三年成长,他们的变化非常大,班级里的事交给他们,都能独当一面办好。”王惠利说。

带动一批年轻人

让他们在讲台上绽放光彩

学生成长的同时,王惠利也多次被评为光明区优秀班主任、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导师,心理危机干预师。走上公明中学年级部主任和科研处主任的管理岗后,她一边坚守自己的英语课堂,一边致力于把青年教师往好老师的方向引导,让他们在三尺讲台绽放光彩。

“18年前,是公明中学接纳了我,我满怀感恩地工作。”王惠利手把手教青年教师进行班级建设,把自己班级管理经验毫不保留传授,带出了一批批踏实肯干、锐意创新的班主任队伍,并不断地扩大影响范围。每天,青年老师在班级管理上遇到解决不了的事,第一个找的就是王老师,她也不厌其烦,用智慧帮助青年教师解答了一个又一个困惑。同时,积极搭建教学大比武、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等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指导他们申报课题,有多位教师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申报区、市、省级课题32项。

管理年级期间,王惠利还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主动加入光明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创新开展了家校乒乓球赛、家校亲子会等活动,由此家长、孩子、老师的心紧紧联在一起,构建了三维立体的教育模式。“这18年,我享受着深圳改革开放的红利,见证了光明教育的发展,感恩这一切!将继续做一个勇敢的追光者,做不负光明教育的追梦人!”她说。

师生说

公明中学英语老师何秀娟:王惠利老师亲切随和,我们都称她为“王姐姐”。在她的指引下,我已经从一位新教师,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学校中坚力量。

2004届初三毕业生陈贺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自从遇到王老师,我便是那个幸运的人。初中时,有段时间我非常叛逆,王老师把我当自己小孩一样,引领我走向正确轨道。

2019届初三毕业生陈菲:王老师常教诲我们,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只要认真,什么事都能完成。她的英语课堂有趣生动,寓教于乐,放飞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青春梦想。

(来源:宝安日报·光明新闻)

编辑 姚静霞

(作者:读特记者 龙冠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