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的最大优势在于两地的互补性。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国际资源,而深圳则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这种互补性使得深港合作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雪松
1972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弘毅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总经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深圳市南山区第八届人大代表、中共弘毅大厦楼宇党委书记。2006年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
壹
1996年我大学毕业,那时候港澳工作需要有社会学背景的年轻人参与,这也正是我的专业所长,经过努力,我考入了国务院港澳办,成为一名公务员,从此便与香港结下了缘分。
入职国务院港澳办与香港结缘
我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这座城市与首都北京相距仅四百余公里。从小我就怀揣着一个梦想,就是要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走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18岁那年,我如愿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此开启了我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
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经历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社会学的学习不仅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96年我大学毕业,那时候港澳工作需要有社会学背景的年轻人参与,这也正是我的专业所长,经过努力,我考入了国务院港澳办,成为一名公务员,从此便与香港结下了缘分。
参与香港回归祖国相关筹备工作
刚参加工作我便开始投入香港回归祖国前的各项筹备工作中,这件事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做得非常细致。
香港是一个行业组织非常重要,也非常发达的城市。香港回归祖国前,很多香港同胞带有猜疑和困惑,特别是一些行业协会,比如菜市场协会、报业协会、餐饮协会等等,他们希望知道自己的行业在回归后会是什么样子、薪资会不会受到影响、想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吃下“定心丸”。所以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接待来访的香港同胞,除了带领他们了解宏观政策,还会陪同他们拜访每个对口的部门。我记得有一个月,我陪着香港同胞去了北京故宫五次。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细致的工作,比如香港立法会的场地是多大?国徽应该是挂在主席台上还是应该挂在进门处?尺寸应该是多少?区旗里边的紫荆花叶子应该是直一点还是弯一点?都需要我们去沟通和对接。由于我们没有办法去香港实地勘查,所以当时还有很多筹备工作是在深圳完成的。
1996年,我第一次来到深圳,一下飞机便前往罗湖口岸的一家酒店开始工作。那时,我们的组织纪律非常严格,工作要求高度保密,而且不能随意外出。但每次透过酒店窗户,看到这座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我能感受到深圳强劲、蓬勃的经济活力。
盛况空前 见证历史
1997年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讲都是非常难忘的一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的空前盛况我记忆犹新。那年我在北京参与组织筹备各种大型庆祝活动,从天安门广场的倒计时,到文艺演出,再到国宴等,其实,北京的庆祝活动一点也不比香港少。
6月底,一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型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我和很多同事也一起去了。活动结束后,我们一群年轻人一路挥舞着国旗,一路唱着歌,从天安门广场一直走到我们位于西城的宿舍,回到宿舍已经凌晨两点了。现在回想起这个场景也是热血沸腾,非常有激情。
6月30日,我们都被分配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工作,只能通过电视直播观看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我清晰记得23时42分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旗缓缓降落,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1997年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那一刻我的内心无比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参与者。
贰
那时候前海什么都没有,两脚泥,草齐腰,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一些年轻人会到楼下的河里去钓一些小鱼、小虾、小螃蟹。
辞职“下海”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工作结束后,我就在想自己还能做什么?当时感觉我能做的工作已经差不多了,有很多同事更适合做后续的工作。
2000年前后,国家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在那个时代,“下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象征着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深受这股时代浪潮的鼓舞,认为年轻人应当勇立潮头,去体验那种乘风破浪的快感。于是,我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积极探索并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方向。
▲王雪松2001年参观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留影。资料图
2003年我辞去了国务院港澳办的工作,去了一家快消品公司,在那家公司工作了5年以后,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可以再做一次调整。
得益于社会学这一专业的宽泛性和灵活性,我在职业规划的调整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我看到很多同班同学的投资道路都比较成功,比如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他白手起家成功打造了多家上市公司,还有另一位同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500家幼儿园,这些例子都极大地激励了我。我逐渐意识到,投资行业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并不严格受限于特定的专业背景。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今天可能会投资于大豆市场,明天则可能转向新材料领域,而后天又或许是医药行业。投资世界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意味着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绝对优势,因为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相反,它需要跨界的人才来维持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圈,团队人员也需要具备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能力。因此,在2008年,我决定加入弘毅投资,正式开启了我的投资生涯。
初到前海一片滩涂
2010年,我们起草了一份建议性文件,提议利用私募股权投资来推动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坚信,这两项改革试点极具价值,并且应当选址在靠近香港的地方进行。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先天优势。
向上级递交完文件后,过了很长时间,都不知道文件批示进入到哪个环节了。直至2011年7月,才得知试点落户在了深圳前海。随后,我们与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联系,他们表示已收到文件批示,希望能详细了解弘毅的构想,于是公司安排我前往洽谈。
我还记得第一次到前海的场景。那天我跟前海管理局的领导约了早上9点碰面,打了辆出租车过去,但发现越走越偏,快到9点时,前海管理局的领导打电话问我“你们到哪了?”我说:“马上到了,已经过了月亮湾大道了,但是前面好像没什么建筑。”他们当时就乐了,“你去的那是一片泥地,还在填海沉降,现在就是不毛之地,我们办公不在那边,我们是在科苑南路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8楼。”
我自己想当然的就打车去前海了,实际上那时候前海什么都没有。后来我又过去看了一下,两脚泥,草齐腰,到下午四五点钟,一帮年轻人会到河里面去钓一些小鱼、小虾、小螃蟹,车也开不进来。
为前海先行先试建言
与前海管理局交流后,我们的思路获得了初步认可,但同时也收到了关于建议文件需增强背景研究深度与广度的反馈。于是,我们对文件进行了全面深化,不仅扩充了全球金融创新的对比分析,还特别突出了湾区的独特优势与特色。经过此番精心修订,一份更为详尽且深入的报告被提交至前海管理局。随后,前海管理局在起草向中央提交的第一批先行先试政策时,采纳了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一并上报给了中央。
2012年,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支持深圳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政策涉及金融、财税、法制、人才、医疗以及电信等6个方面22条具体措施。其中第四条和第五条就提出原则上对私募股权及母基金鼓励和支持。2012年7月,弘毅投资也成为首批入驻前海的企业之一。
叁
投资是一个很长的链条,而我们在这个链条的最顶端,所以弘毅大厦这栋楼建起来了,我们就要通过这栋楼把这个链条串起来,这也是我们对前海的承诺。
成为“前海合伙人”
在金融改革作为前海先行先试政策重点的背景下,与前海管理局的合作进展得十分顺利且愉快。我们经常在香港举办前海政策宣讲会,把香港的同行,特别是世界知名投资公司聚在一起,再邀请前海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去跟他们宣讲,把前海的最新政策面对面地讲解给大家。
除此之外,我们还主动带领一些熟悉的香港朋友到前海实地考察,让他们真切地去了解和感受。然而,当时的前海还是一片正在建设中的泥地,未来的面貌尚未可知。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讲解和推介的任务,详细地向他们介绍前海的发展蓝图和前景规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前海管理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一次,前海管理局的主要负责人告诉我们,金融创新是前海的第一要务,但目前前海管理局的相关部门中缺乏金融背景的人才。于是,他们邀请弘毅来承担这个角色,并且让弘毅盖一栋楼,将金融相关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同时,还给了弘毅一个头衔,叫“前海合伙人”。还有其他几家不同领域的企业也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前海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行业内值得信赖的企业来参与建设,这种模式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筹建弘毅大厦
如今耸立在前海片区的弘毅大厦,以其宏伟壮观的姿态成为了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然而,在最初获取这块土地时,还经历了一段小插曲。2014年5月22日,我们在招拍挂中成功中标,但中标后不久,却陷入了犹豫,甚至考虑“退地”。因为当时盖楼所需投入的资金和精力都非常大,而我们对房地产行业并不熟悉,一些朋友还预测未来写字楼的空置率会很高。
然而,弘毅团队对政策研究一直颇为用心,能够根据政策趋势结合自身发展来调整业务布局,我们坚定地看好前海,看好深港合作,看好中国发展。经过一年的深入观察与考量,团队内部形成了更加明确的共识。于是,在2015年5月21日,我们正式签署了相关协议。同年12月,弘毅大厦正式奠基。
对于弘毅大厦的建设,我们要求极高,立志要打造一座即使经过100年仍不过时的建筑。从建设初期便摒弃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传统逻辑和思维,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投资团队的成员亲自参与了大厦的建设过程,从石材到螺丝等建筑材料,都是大家精心挑选的。最终,经过5年多的精心建设,弘毅大厦在2020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以楼为基 串联金融产业
私募股权就像“牛鼻子”,只要有投资,就会牵动各个相关的行业联动,比如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第三方评估等等,所以投资是一个很长的链条,而我们在这个链条的最顶端。为了将这一链条更好地串联起来,我们精心打造了弘毅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这座大楼的拔地而起,不仅是对前海这片热土的承诺兑现,更是我们力图通过物理空间的聚合,来促进金融生态内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弘毅大厦。 资料图
如今,弘毅大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金融产业链聚集地。在这栋大楼里,72%的租户都来自金融领域,如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实力雄厚的渣打创投,以及历史悠久的集友银行等。大家在这里频繁往来,交流思想,洽谈合作,仿佛钟表内部的精密齿轮,彼此咬合,共同驱动着整个生态系统的不断前行。
肆
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国际资源,而深圳则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这种互补性使得深港合作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港合作体现国家制度优势
我从大学毕业就与香港结下了深厚的缘分,经历工作调整后又来到深圳前海,见证了深港两地的协同发展。我认为深圳和香港的这种合作是我们国家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
我曾亲身参与了前海在私募股权投资、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等方面的探索。团队中很多成员也参与了相关政策建议的起草,并且推动了这些政策的落地。例如,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IE(合格境内投资企业)等试点政策,就是我们在前海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重要创新。这些探索当中深港合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前海的试点政策,两地实现了资金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香港的资金和管理经验与深圳的项目和产业资源相结合,促进了资本与项目的有效对接。我们投资了多家香港企业,同时也投资了内地的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这些投资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深港合作充满信心
深港合作的最大优势在于两地的互补性。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国际资源,而深圳则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这种互补性使得深港合作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许多香港资金投入到新产业和新经济中,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成为这些资金的首选地。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设立,为深港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我坚信,随着深港合作的不断深入,前海将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引擎,为深圳与香港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我对前海的未来充满期待,也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
口述时间
2024年9月26日
口述地点
深圳前海弘毅大厦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任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