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了一所书香满园的学校——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实验学校,探访了孩子们关于读书的细节。
在这所学校,无论是在明亮的教室,还是静谧的图书馆内,甚至是用餐后的食堂里,都能轻易捕捉到孩子们读书的身影。据校长龚振介绍,办学短短两年,学校便投入100万元用于图书购置。考虑到整班阅读课的开展便利性,诸多热门书籍一采购便是50本,确保一个班级的每位同学都能同步阅读。“孩子们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来图书馆看书,我们有很多班级的阅读课都是在图书馆里上的。”学校图书馆馆长左丽芳介绍说。
同时,学校配备的智慧借阅系统便捷高效,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能随心穿梭于书架间,自主借阅、归还心仪书籍,极大提升了阅读热情与效率。
该校语文教师、教务处副主任林艺鸿介绍,起初,学校采用阅读单模式落实学生阅读,但老师们很快发现这种问答模式容易限制孩子们思维的灵动性。于是,老师们果断革新,启用阅读手册模式。
阅读手册分为“我会梳理”“我会赏析”“我会探究”“我会思辨”四个部分,孩子们每精读一本书,都会在阅读手册里完成这四个相应任务。通常,精读一本书,需要花费两三周的时间,但大家不急不躁,稳步前行。
“最开始带学生做阅读手册时,需要我们老师一点一点地来教。我们的做法是,周一早上把孩子们的阅读手册收上来,然后老师们集中时间抓紧批改,周一下午上阅读课时就发回给孩子,并在课堂上仔细地讲解。孩子们就当堂在手册上再次修改、二创,这时往往会有很多不错的思想火花。”林艺鸿老师说。
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完成阅读手册的质量越来越高。从绘制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梳理书籍脉络,到细致赏析文段、模仿创作,进而深入探究人物性格、展开思辨,最终将所思所想凝于笔端,写下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对书的理解更加深入。“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也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上来了,写作速度也练起来了。我们的作文课也是在每周2节连堂的作文课时间内完成,不会布置成周末作业的形式,让周末作文成为部分孩子心里难以翻越的大山。”林艺鸿介绍。而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量的批改,对老师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当发现每个孩子的阅读个性,发现他们的阅读趣味,心里觉得很满足。”林艺鸿说。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其他有趣的阅读活动。班级里,“阅读进阶榜”上经常是战况激烈,同学们暗自比拼着阅读数量;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与书籍比高高” 活动最受学生喜爱,孩子们骄傲地将一年所读之书摞起,与自己身高相较。
历经两年 “阅读征途”,老师们惊奇地发现,曾经面对作文抓耳挠腮、行文干涩的孩子,如今也能妙笔生花,行文如流水,叙事有技巧、议论有见地。
(学校供图)
编辑 秦涵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