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一场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的背后:越讲越兴的深港双城故事

晶报记者 邓媛 唐甜 通讯员 齐港 张楚睿
2024-12-02 11:29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12月1日起,深圳市实施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政策,进一步便利了深港两地居民的相互交流。香江奔涌,气象万千;狮子山下,同舟共济。深港两地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彼此成就,谱写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精彩篇章。

11月30日,第二届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及混合羽毛球比赛(以下简称“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在香港铜锣湾纪律部队人员体育及康乐会举行。来自深港口岸部门的参赛选手同场竞技,以赛会友、密切交流,香港消防队举起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的金杯,罗湖文锦渡口岸联队获得羽毛球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冠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来,深港两地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山水相连、血脉相连,软硬联通、民心相通,讲述了一个独一无二、互惠共赢的双城故事。

深港合作,口岸先行。深圳口岸作为深圳连接香港、对接世界的窗口,一方面积极服务深港融合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不断释放口岸发展新动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赛会友,深港双方举起友谊金杯

是日,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来自深港口岸管理工作部门的运动员们同场竞技。本次比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口岸办”)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合作举办。深港口岸部门各组建4支球队参加足球赛,各组建8支队伍参加羽毛球男女混合双打比赛。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

皇岗/福田口岸联队的队员刘强在赛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我第二次参与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每一次与香港同行的对决都是一次学习进步的机会,我会全力以赴,展现最佳状态。”

比赛现场鼓声震天,欢呼声、叫好声不断,气氛尤为热烈。奔跑、传球、扣杀,展现了深港两地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与无限活力。经过激烈的角逐,香港消防队举起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的金杯,罗湖文锦渡口岸联队获得羽毛球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冠军。

▲比赛双方友好握手,全情投入球赛。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口岸机关联队、香港保安局队还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罗晃浩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共同为友谊赛开球。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坤生现场观赛。邓炳强身着75号球衣亲自上阵。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也是他选择75号球衣的原因。

本次比赛充满活力与激情,不仅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竞技,还生动展现了深港两地的深情厚谊与亲密无间的合作。

据了解,去年3月,首届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由深港口岸主管部门共同提出,并迅速得到了口岸相关单位的积极支持与响应。去年6月24日,首届深港口岸足球友谊赛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足球场举行,来自深港口岸管理工作部门的200余名运动员以赛会友,尽享驰骋绿茵的快乐,度过了兴奋、激动的一天。

今年,在去年足球赛的基础上增设羽毛球男女混合双打比赛,进一步扩大比赛规模。深港口岸主管部门希望将本次赛事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赛事品牌,成为深港两地文化交流的典范。

“我们希望,通过群众性体育赛事进一步加强深港口岸间合作,推动口岸规划建设,提升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以口岸服务促进深港融合发展。”市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卫翔表示。

“硬联通”迭代升级,深港往来更便利

此次比赛是深港两地互联互通不断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深圳口岸持续优化口岸功能布局,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深港之间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

“实在太方便,过关和坐地铁一样便捷!”11月20日,深圳湾口岸启用“免出示证件”(编者注:自2024年11月20日起,年满14周岁以上,持有效往来港澳通行证和多次有效逗留、探亲、商务、人才、其他类赴港澳签注的内地居民,以及持有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含非中国籍)的港澳居民,且同意边检机关采集核验面相、指纹等信息的,可选择使用边检现场“免出示证件”通道通行,无需出示实体出入境证件。)通道当天,深圳市民罗女士特意来到深圳湾口岸体验“刷脸”过关。目前,深圳湾口岸的出入境大厅共有88条快捷通道,均支持“免出示证件”通行。符合条件的旅客只需要刷脸和验证指纹即可通关,通关时间在10秒左右。截至11月27日0时,已有约21.3万人次经深圳湾口岸“免出示证件”通道通行。

近年来,深圳口岸不断优化查验模式,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驻深查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口岸办统筹口岸开放与国门安全,积极探索“一国两制”条件下最大限度便利的深港口岸新型通关模式,深港两地往来更便利。

一线贯南北,千里变通途。9月23日,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迎来开通6周年。作为国内首个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的“一地两检”高铁口岸,西九龙站内设置“内地口岸区”和“香港口岸区”,在同一楼层即可一次性完成“出境内地→入境香港”或“出境香港→入境内地”的流程,大大方便了旅客通行。旅客从福田搭乘高铁14分钟就能抵达香港西九龙站。

莲塘口岸是深港首个采用“人车直达”模式的陆路口岸,也是全国首个采用“客、货一站式通关”模式的口岸。旅客从香港前往深圳,除可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外,也可使用驾驶私家车或通过连接口岸的行人隧道直接抵达口岸。莲塘口岸也成了深港两地骑手青睐的宠儿。在旅检大厅内身穿骑行服、推着单车通关的骑行者们已然成为莲塘口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正在建设中的新皇岗口岸将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通关自助通道及柜台将设于深港两地边界线,旅客只需排一次队便可完成两地的出入境手续,通关仅需5分钟,或将成为深港之间旅客过关最快的口岸。

越来越便利的新型通关模式,让两地居民“串门零距离”。据了解,今年以来,截至11月29日,经深港陆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达1.972亿人次,预计在12月4日当天深港口岸通关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口岸热度持续攀升。

为营造安全、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市口岸办多措并举,切实关注旅客需求,推出通关便利化“组合拳”,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形成合力,确保旅客顺畅通关。

“市口岸办正逐步完善深港联络机制,积累应对重大节假日通关高峰期经验。”市口岸办合作发展处(政策法规处)处长吴军表示,自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深圳和香港两地口岸管理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建立联勤联动机制,通过深港联络会议,两地的口岸部门提前预测通关的人流量,遇有通关高峰时,及时通报给对方,做好旅客分段放行,有效避免拥堵。

尤其是今年,市口岸办正切实推进《深圳口岸提升美誉度专项行动方案》落地,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更加便利的通关模式、提升口岸经济价值与辐射带动能级、实现口岸建设运行与深港城市发展有机融合,持续打造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国标杆口岸。

要素高效流通,深港合作屡现新机

“作为一个老深圳,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着深港两地越来越密切的交流!”深圳市民陈先生高兴地说道。在深圳居住、香港工作的他用“深港人”形容自己。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区域要素流动的基础。深圳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6个,形成了海、陆、空、铁全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布局。“硬联通”成为深港两地双向奔赴的强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两地人员、货物、技术等要素跨境流动,带动深港深层次合作。

合作平台引航,深港融合全面深入

西侧沿江高速川流不息,东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从前海石望去,满眼生机勃勃。这里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也是深港合作的新蓝海。定位为“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前海合作区支撑着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深圳中部,深圳河静静流淌。在它的环抱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巍然矗立。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给出河套合作区三大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今年11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

一年多来,深港携手推动河套合作区创新资源加速汇聚,高端科创资源从“零星散布”到“集聚发展”,河套合作区正加快打造科创新高地,向“世界级科研枢纽”目标奋进。

深圳东部,沙头角讲述着一直以来深港两地“串门”的亲密故事。2022年8月,盐田区发布《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希望将合作区打造成为国际跨境旅游首选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引领区、深港共建共治融合发展新典范;到2025年,合作区要面向深港释放产业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新增年旅游人次超过1000万,形成千亿元级旅游消费产业集群。

11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率团访深,与市口岸办等单位就跨境无人机、跨境直升机及低空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此前,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我们希望未来可与深圳共商无人机的航线,来往于两地。”一场前景光明的跨境合作,正蓄势待发。

11月29日,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的企业参与北部都会区开发活动在香港举行。活动上,85家企业与特区政府签署《支持及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意向书》。35家企业签署参与北部都会区开发项目协议32份,金额超千亿港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和民生服务、创新科技、银企合作等领域。

▲深港融合商业街为深港旅客构建出高品质的消费空间。 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针对《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2023》明确提出的建设面向罗湖的“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罗湖区在紧邻罗湖口岸的位置推出的“过境土地B1地块”正在打造以生命健康、跨境金融、国际贸易为主的产业园区。

未来十年筹建5个新口岸,更开放的深圳开门迎客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今年以来,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截至目前,深圳已有11个口岸被纳入广东省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出境口岸,实现陆路、铁路、航空、海港全覆盖。

▲深圳湾口岸是深圳西部链接港澳、便利快捷交通的重要一环。

据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消息,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来深圳免签入境外国人超6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7倍。其中,外国人免签来华旅游、商贸分别占比66%、16%。

为有力支撑深港合作平台发展、更好地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圳将规划建设一批新口岸,并有序推进现有老旧口岸更新升级。“未来十年,深圳将筹划新增5个口岸,打造‘湾区1小时、内湾半小时’交通圈。”刘卫翔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市口岸办正积极落实未来口岸“强西-优中-补东”发展的具体路径,逐步升级罗湖、沙头角、皇岗等老旧口岸,并筹建河套专用口岸、前海口岸,为深港合作平台搭建高效“硬联通”设施,助力深港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河套专用口岸、深西部铁路岸、前海客运口岸的规划研究正稳步推进。据最新规划,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将专注旅检,不再承担货检功能,旅客通关能力将增加至每天4万人次,通关能力提升26倍。旅客通关能力将大幅提升,从每天1500人次增加到4万人次,提高26倍,更好地服务于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

与此同时,按照深港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战略布局,深圳口岸将持续构建整体性复合型口岸发展格局。蛇口港口岸将增设跨境直升机出入境功能,探索创建我国首个海空复合型口岸枢纽。

▲便利的通关环境,助力出入境客流屡创新高。

12月1日起,深圳市实施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政策,进一步便利了深港两地居民的相互交流。香江奔涌,气象万千;狮子山下,同舟共济。深港两地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彼此成就,谱写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精彩篇章。寒来暑往,日月更迭,深港双城故事还在讲述,越讲越深,越讲越兴。

编辑 阎建伟

(作者:晶报记者 邓媛 唐甜 通讯员 齐港 张楚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