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国际赛在光明区举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两个行业的决赛。
这一赛事平台,不仅增强了光明科学城国际影响力,也为海内外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了桥梁,有力促进光明区引进海外优质项目及人才,推动“双招双引”取得更大突破。光明区“以赛为媒”将赛事迭代打造成光明科学城聚才引企、城市推广和国际交流的综合性国际窗口,搭建海内外交流合作桥梁,以更高水平服务创新创业人才,以更强举措支持海内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52个国际项目齐聚 角逐最高殊荣
来自12个国家13个赛区的52个国际项目齐聚光明科学城,展现了各自在新型药物研发、智能医疗设备、先进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科研突破和市场策略。经过激烈角逐,共有12个项目在其所属领域崭露头角,分别摘得一、二、三等奖的殊荣。
在生物医药与健康行业决赛中,参赛项目涵盖自主医疗护理、精准靶向治疗、微生物科技与益生菌应用、抗癌药物研发、疾病检测、基因编辑等方向,充分体现了生物医药与健康行业多元化特点。其中,平行基因编辑技术项目凭借其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赢得评委和观众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该项目运用新技术,可筛选出具有改进生物特性的“获胜”细胞,研制实体瘤的治疗产品。
新材料行业决赛参赛项目涵盖纳米技术、微针技术、触觉技术涂层、生物降解塑料、植物纤维材料、压电陶瓷等方向。其中,可定制化高效超薄生物基环保型防火涂料解决方案和产品项目凭借其扎实的技术底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可落地性,赢得了行业决赛一等奖。该项目基于快速扩张的高端防火涂料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结构和特性可调的环保型生物基防火涂层新材料,具有超薄、高效防火的特点,同时展现出了可定制化的潜力。
来自法国的参赛选手江博士表示,来光明参赛全方位感受到这个科学之城对创新创业的热忱和鼓励,这是在法国没有感受到的。在行业参访中,江博士第一次走访贝特瑞、三环电子等行业领先企业,并在其中找到了其研究项目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材料,她马上跟团队和朋友分享了这些收获。在赛事项目展示中,他们也收到了评委对其项目提出的意见建议,并表示这对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决赛现场设置项目洽谈室 搭建多方交流合作桥梁
在赛事期间,光明区在行业决赛现场设置项目洽谈室,区科技创新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局等职能部门,高新投、力合金融、蓝海资本等7家投融资机构,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恒泰裕·华南医谷等4家产业园区多方联动现场实时跟进了解项目落地诉求,为选手精准匹配辖区资本、空间、科研、人才等资源,点对点为意向归国人才答疑解惑。
参与本次项目投融资洽谈的蓝海资本是一家聚焦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海内外投资了数十家创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累计投资金额3亿美元等值金额。荣获生物医药与健康行业决赛一等奖的项目团队表示,参赛前已与蓝海资本有过初步线上沟通对接,在项目洽谈室双方在投融资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愿,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合作意向、探讨合作细节。
来自EarlyOn公司的参赛选手反馈,其所负责的EPDOC项目致力于利用算法从血液样本中识别癌症类型,希望能够与平安保险等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拥有专业背景的大型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推动实现癌症早期检测技术进步。
此外,根据选手个性化诉求,光明区还开展了精准对接服务,为项目选手与辖区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搭建深度交流合作的桥梁。来自法国赛区的“社智灵伴智能机器人”项目团队一行参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入了解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人工智能、人机协作与合成生物领域交叉融合的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与辖区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参赛项目负责人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光明区更多科研单位开展前沿领域合作。
参赛选手们走进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参观交流。据悉,湾有引力是光明区联合深圳湾实验室,立足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进生物医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承载了探索生物医药科研经济先行示范的重要使命。湾有引力运营总监带领来自各国的参赛选手在这座生物医药的港湾体验科技成果转化之旅。参赛选手表示,在参赛之余能随时在楼下开展项目洽谈,在楼上深入考察光明初创企业孵化空间,这种体验不仅新颖,而且对于寻求合作的初创项目来说非常高效便捷,能有效链接辖区有关资源,助力项目落地。
据了解,光明区自2022年参与承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以来,深入挖掘海外创新项目源,强化高质量创新资源链接,加速聚拢海外创新动能。聚焦人才和项目招引,组建项目、人才落地服务机制,为海内外优质项目及人才提供“引育留用”全生命周期的闭环落地服务。此外,依托光明科学城人才服务联盟及人才港海外项目落地服务阵地,开展项目洽谈、人才交流、产业园区考察等活动,提供辖区政策、空间、金融等要素支持,为推动项目来光明科学城考察交流提供便利,助力意向项目快速、高效回国落地发展,目前已累计吸引5个优质项目落地。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