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严重的心脏疾病,经历一个大手术,我这么快就康复了!心脏隐患也终于解除了。”术后的周先生如释重负地说。
近一年,周先生只要稍一活动就出现胸闷心悸的症状,起初没有在意,可是症状越来越严重。近日,周先生来到宝安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检查,发现原来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造成的。
宝安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樊红光介绍:心脏如同一台精巧复杂的机器,通过规律的收缩与舒张过程,驱动着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心腔协同运作,把血液不断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当左心室既要接受心房的血液,又要承受主动脉逆流的血液时,左心室就会承受过量的压力和容量负担。刚开始时,左心室会努力工作,变得更加强壮,“墙壁”也会变厚来应对这种情况。
但是左心室对这种不断增加的负担适应能力有限,时间久了,左心室会逐渐膨胀变大,甚至心肌壁会变得越来越薄,收缩能力大大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左心衰竭。
以樊红光主任医师、刘尚典副主任医师为主的手术团队经过详尽的术前评估后,决定为周先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考虑到周先生的身体素质、相关检查等情况,宝安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手术团队启动了宝医危重患者“围术期MDT团队”,麻醉科主任朱斌教授、EICU黄贤文教授在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后,共同针对周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及快通道麻醉的心脏术后康复方案。
樊红光主任及其团队为病人做手术
近日,外科手术团队为周先生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临时起搏器安置术,麻醉科主任朱斌教授、主治医师薛剑锋医师、主治医师吴斯彬医师为周先生实施麻醉。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在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进行外周静脉开放,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放置经食道超声(TEE)、超声引导下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等操作。
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术中发现周先生主动脉瓣膜的右冠瓣短小,在长短高速血流的冲击下,发生挛缩,导致主动脉瓣反流。
考虑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以及瓣膜已过度损害而无法修复,决定替换一枚血流动力学性能优异的机械瓣膜。
手术过程顺利。
与此同时,麻醉团队在手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手术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精准调整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
手术接近结束时,麻醉医师精确地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减浅麻醉,患者循环稳定,体温、凝血功能、血气和电解质等各项指标都处于理想状态。
周先生在术后6小时内即苏醒恢复正常意识,随后顺利进行气管拔管脱离呼吸机,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樊红光主任介绍,对于已确诊为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需要遵循医嘱,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控制症状、改善心脏功能,以及在必要时考虑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早诊断、早干预是延缓病情进展、保护心脏功能及保障生活质量的关键。而且快通道瓣膜置换,是国际领先的心脏手术康复理念,针对不同的患者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解决心脏问题的同时,提供给患者快速的康复过程和训练。
朱斌主任谈到,加速术后康复(ERAS)理念是为了改善术后患者的预后。在围术期进行多学科干预,提供持续、标准化、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和护理,达到优化术前条件,保护器官功能,并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择期手术预后目的。
在多学科的共同协作下,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手术依然可以实现快通道麻醉,快速拔管,助力患者的快速康复。快通道麻醉与快速康复的实现不仅依赖于麻醉的精细调控,也依赖于外科医生那双灵巧的手,游走在人体最关键的器官之上,穿针引线,步步惊心,同时又胸有成竹。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