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引进器官机械灌注系统 辅以动态监测 提升移植器官质量
读特记者 罗丹 通讯员 深三院
2020-09-14 11:00

9月12日,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授牌成为中国移植器官转运及质控示范数据平台(华南服务中枢)及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据悉,深圳有望引进器官转运的机械灌注系统,提升移植器官的质量及边缘供体的利用率,同时填补供体器官在转运途中的数据空白,进一步规范器官转运流程。

器官转运途中,有望实时监控器官质量数据

9月12日,由深圳市三院、南部战区总医院、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与中国肝脏移植注册中心等联合举办的“器官保护,中国行2020+!”会议在深圳举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主席郑树森等专家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针对器官保护、器官创伤修复、器官转运及质量维护工作中的政策法规、医工信、产学研问题等展开讨论,广东省内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单位都获邀参加。会上,深圳市三院获授牌成为中国移植器官转运及质控示范数据平台(华南服务中枢)及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其余参会单位同时成为会员单位。

姜楠表示,深圳市三院是华南地区第一家示范平台,通过器官保护和修复的深入探索,深圳供体器官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深圳移植患者的预后情况也将得到改善。“今后,我们也将借助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优势,希望能够推动在器官移植和器官保护方面的立法,助力深圳器官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器官移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医疗质量的水平。”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建辉介绍,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思考解决。其中一个就是器官转运的质控。

以往,器官转运大多采用静态冷储存的方式,整个过程无法实时了解器官的质量数据。但如果对器官转运方式进行“升级”,采用机械灌注方式,那么系统就可实时采集供体器官的数据并反馈到平台上,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就能监控数据,进一步规范了器官转运的流程,对于手术安全和患者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

机械灌注可模拟人体环境 提升器官移植质量

授牌以后,深圳市三院将引进器官转运的机械灌注系统,提升供体器官质量与边缘供体利用率。

据悉,机械灌注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转运方式,是近年来供肝保存的最大突破。与传统的静态冷储存相比,机械灌注能够更好的保存离体器官、甚至挽救标准外器官。

姜楠介绍,采用静态冷储存的方式进行器官转运需要使用0℃的保存液保存器官,器官送达手术室以后还需要复温。由于冷却液会使器官的温度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复温后供肝很可能出现胆红素升高、肝功能异常的情况。

而机械灌注则避免了这一问题:供体器官的血管会连接至器官机械灌注系统,机械将模拟人体心脏继续为器官供血,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霍枫表示,这种方式“可以模拟人体的生理环境,让器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得到保存,使器官的质量不受影响,甚至变得更好。”

机械灌注的工作原理与ECMO相似,以泵代替心脏,把营养物质补充进去,因此还具有一定的损伤修复功能。霍枫介绍,机械灌注使器官利用率提高50%、器官弃用率降低50%、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

“过去,一些供体由于存在脂肪肝等等疾病,捐赠的器官无法使用。而机械灌注系统的修复功能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姜楠说,“以后,我们不用因为静态冷储存损伤供肝而争分夺秒进行手术,可以使供肝在机械灌注系统多‘修复’一会儿,这对于我们提升边缘供体的利用率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来源:晶报APP)

编辑 姚静霞

(作者:读特记者 罗丹 通讯员 深三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