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星辰大海!“深圳星”闪耀高交会

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 邱思艳
2024-11-15 19:44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银河系璀璨的满天星中,有一颗“深圳星”在闪耀。

“我们的卫星信号已经覆盖全球1/3的区域。”11月15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深圳空天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亚太星通亮相并带来“天空地一体”的创新模式展示。

高交会现场的亚太星通展位

上天入海,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网络

银河系璀璨的满天星中,有一颗“深圳星”在闪耀。

2020年7月9日,由亚太星通参与设计监造的“深圳星”在西昌发射升空,这也是世界上首颗为移动载体通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据悉,目前“深圳星”入网端站总数超过2.6万个,是亚太地区承载终端数量最多的通信卫星,堪称亚太地区的“网红卫星”。

亚太星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深圳空天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更是我国境内仅有的两家拥有通信卫星资源的运营商之一。在展会现场的沙盘展示中,亚太星通展示其涵盖海、空、陆地等多领域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为偏远地区提供高效的宽带通信,还在帮助民航、通航、海运等领域推动数字化进程。

此外,公司开发的卫星通信模块支持无人机远程控制、超视距调度和高清视频传输等需求,在应急救援、智能巡逻等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智慧航运解决方案综合了AI、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通过了中、法船级社认证,入选了交通运输部首批智慧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在国家能源集团实现了规模部署。

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建的17个全球关口站,以及计划新建的喀什和日本横滨站,亚太星通在全球范围内拓展网络,确保实现无缝、实时的数据传输,为全球数字化进程和“天空地一体”通信网络的普及提供了强力支撑。

亚太星通展位的沙盘演示

卫星+AI,加速全球通信连接

在本次高交会上,亚太星通还带来了多个“卫星+AI”应用场景。

例如,在智慧航运方面,亚太星通智慧航运解决方案,获得了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智慧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在国家能源集团船队得到规模化应用。该方案结合高通量卫星、AI算法和大数据,实时监测船舶关键设备,为船舶提供安全、航速优化、设备管理和能效分析等支持。亚太星通还获得了国际船级社的网络安全型式认可证书。

智慧通航方面,亚太星通利用亚太6D高通量卫星,构建通航飞行器与卫星主站的实时双向连接,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警务巡逻等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打破了通航飞行器“信息孤岛”的瓶颈。

在国际化方面,亚太星通作为深圳市空天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相关国家提供通信基础设施,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实现通信普及的愿景——“村村通”和“路路通”。

在展会的大屏上,记者看到亚太星通积极推进全球合作的成果,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构建了覆盖广泛的通信网络,并为51家国际航空公司提供全球通信支持。

“星辰大海”从深圳启航

2016年7月,4位创业者来到深圳,在梅林文体中心借用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当时就为公司定下了目标——星辰大海。

当时国内卫星通信产业正迈入高速发展期,但仍有许多技术受制于人。建设全球覆盖、安全可靠、天地一体的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卫星+”产业集群,服务“航天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在这样的使命驱使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交通运输部、深圳市政府发起,亚太星通正式在宝安区注册成立,注册资金是20亿元。

公司的初创管理团队,都在航天及卫星通信领域有多年积累,熟悉这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本着“笃行务实”的工作作风,他们从梅林那间小办公室起步,开启了“深圳星”的项目建设。

在“深圳星”研发过程中,亚太星通会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经历了探索市场需求、反复推导方案、克服关键部件供应问题等重重关卡,终于迎来“一飞冲天”的一刻。

(本文图片由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严文婷 摄)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 邱思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