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2017年中青班总结汇报会暨结业仪式在市委党校举行。
今年9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 2017年深圳中青班的63位学员分成三组在宁夏固原、广西百色、河池三地参加“三同”实践锻炼,与当地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1个月,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今年,深圳中青班首次在三个不同的贫困地区同时开展“三同”锻炼,三地跨越两千公里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成为了“三同”最好的鲜活教材、党性锤炼最生动的范本。
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中青班在三地的“三同”开展得深入扎实又生动活泼,学员们克服困难融入群众、跋山涉水展开调研、吃苦耐劳接受教育,带着思考而来,满载收获而归。沉甸甸的,不仅是与老乡们的深厚情谊,不仅是对国情的深刻理解,还有思想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党性的锤炼。
俯下身来融入,明白了“贫困”和“锤炼”的意义
汇报会上,一部《锤炼》的片子,真实还原了学员们“三同”的实践锻炼过程,让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难忘的九月,回到那个曾经陌生如今却深深眷恋的小山村。
固原组所在的西吉县马莲乡罗曼沟天气干旱,极度缺水,农户家尚未通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去乡镇采买,仅供人畜饮用就已不易,更不用说洗漱了。这里食物粗糙单一,经常吃土豆、玉米、凉馍馍,很少吃肉蛋,基本没有绿叶菜,不少农户家都是一天只吃两顿。百色组所在的下巴屯和河池组所在的中亭村位于广西的大山里,炎热潮湿,苍蝇满天飞、蟑螂四处串、蜘蛛满屋爬,卫生条件极差,大家戏称,在这里生活要过三关:卫生关、蚊虫老鼠关、冷水澡关。
大多数学员都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不少学员出现了皮肤过敏、水土不服、感冒发烧等状况,但大家互相鼓励着,老百姓是怎样过日子的,我们便能怎样过日子。学员们抱着“我们是来找苦头吃”的态度,不挑吃住,不搞特殊化,与当地农民一起起早摸黑,拉家常、干农活,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很快就亲如一家。
与深圳的繁华、现代相比,这里的贫穷、落后让人触目惊心。而这些,就是中国贫困地区最真实的实际。
“三同”期间,学员们白天劳动锻炼,晚上挑灯夜读,认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中青班党支部和班委的精心策划下,三地还举行了微信读书会,跨越2000公里分享学习体会。班长杨浩勃和党支部书记米勇介绍,在“三同”期间读这本书有更为真切的体会,大家被青年习近平的为民情怀、吃苦耐劳、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担当务实、勤奋好学等优秀品质深深打动。同样在贫困区域,大家在宁夏和广西的小山村的一个月里,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在与艰苦的全方位、零距离的切身体验中,懂得了中国国情的复杂,懂得了农村贫困的现实,懂得了“锤炼身心,艰难驰驱”的意义,筑牢理想信念,力争知行合一。
弯下腰来劳动,懂得了“群众”与“实际”的内涵
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三地学员都积极投入到了各种劳动中。
在一个月里,学员们参与的农活包括割糜子、摘玉米、打板栗、除杂草、晒稻谷、翻土地、建牛棚、喂牛羊、盖房子、运水、放牧、种树等20多种,还经常帮忙做各种家务。“三同”结束了,学员们黑瘦了结实了。学员笑称,我们不仅晒脱了一层“肌肤之皮”,更重要的是褪去了对国情民情认识不足,对艰苦环境体验不够,对群众疾苦理解不深的“虚浮之皮”。
学员们的吃苦耐劳和主动担当让老乡们赞不绝口,而老乡们的辛劳勤勉却让大家既感动又心酸。正是一个月里的同吃同住尤其是同劳动,学员们体验到了这份“苦”,也在品味这份苦难中,理解了农民的不易,增强了与农户的感情。
学员黄毅华说,我们从对生活条件不挑不拣,到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向老乡看齐,最终用实际行动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同劳动,让我们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了切身体会,更懂得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我们的工作。
正因为这样的全力投入、全情融入,大家在“三同”期间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有了许多触及内心的体会——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他什么活都能干,什么苦都能吃,与人民群众培养起深厚的血肉感情;他真的爱民爱百姓,和百姓同甘共苦,从融入到热爱,把为百姓办实事当作人生的追求……
学员们以实际行动学习青年习近平的精神,认真地参加“三同”实践锻炼,真正地融入到农户中,融入到劳动里,也在这种融入中,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和劳作,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明白了群众是什么,实际是什么,也进一步磨砺了群众观念,坚定了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
学员吕哲说,参加三同后有几个变化:和都市的霓虹繁华远了,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近了。无谓的交际应酬少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多了。物质生活的水平低了,思想觉悟的水平高了。衣服和鞋子脏了,内心的灵魂净了。
静下心来调研,理解了“脱贫”和“攻坚”的艰巨
在“三同”结束前,三组学员都提交了调研报告。
固原组撰写了《阳光照耀罗曼沟走好新的长征路——罗曼沟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约1.2万字,得到了固原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调研报告系统、精准、长远,质量高,启发大。
百色组学员以抽样调查、实地走访的方式对20户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关于桥马村贫困家庭状况的调查报告》。
河池组选定了22个不同主题,深入调研,形成了4.5万字的特色调研报告《红色印迹——2017年深圳中青班河池组调研手记》。
在调研中,学员们发现了当地存在的一些难题,还想方设法为当地民众排忧解难、送去关爱。
百色组学员何志梅介绍,刚到桥马村时我们发现,这里从外面来看一点也不比欧洲差,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家里的三多:苍蝇多,杂物多,灰尘多。我们就想,我们来这儿,不只是克服和适应,而是应该更进一步,跟老乡们一起改造一下居家的小环境。经大家集思广益,百色组和村民开始共建美丽家园,提出了“整洁靓丽新桥马,安居乐业美家园”的口号,既有公共区域的美化绿化,又有各家各户的清洁打扫,还建立了美丽家园的长效机制,成果突出的六户村民和入住学员们一起被评为“美丽家庭”。
9月15日,马莲乡罗曼沟村前庄小学的六个孩子穿上了深圳的校服,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捐赠校服是固原组学员的一个爱心之举,不仅如此,他们还给村委捐赠了医疗器械、为村民捐赠衣物、帮助解决女大学生学费问题等,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让学员宋巍感动的是,离开河池的那天清晨,“善良好客的村民们用先辈们当年送别‘红军’一样的规格给我们送行,让我感觉很温暖,也更加明白那句话的深刻含义:只有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
学员黄致诚说,经过这些日子与群众的相处,他们的美好与单纯,理解与支持让我难以忘怀。我也明白了,做群众工作,需要我们认真捧出一颗心来、真正俯下身子,更加耐心细致地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
鼓足劲来磨砺,深化了对“党性”和“信念”的认识
党性锤炼,是“三同”实践锻炼的重要内容。
在宁夏固原,学员们参观了西吉县将台堡、登上了六盘山、重走“红军小道”,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实质,思考新时代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在广西百色、河池,学员们实地参观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碑和纪念馆、韦拔群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触摸历史,缅怀先烈,锤炼党性,在革命精神熏陶洗礼中坚定了理想信念。
到最艰苦的地方锤炼党性,以最扎实的行动深入群众,以最谦虚的胸怀接受教育,一个月的“三同”,学员们收获良多。
学员们的学习培训尤其是“三同”实践锻炼的成果得到了深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的充分肯定,认为中青班今年首创的三地“三同”模式,创造了不一样的精彩,学员们深入到贫困艰苦的地方,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深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接受了锻炼锤炼了党性,展示了特区中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中青班班主任姜智红教授、李伟舜副教授也热情为学员们“点赞”,认为学员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贫困地区传递了特区的新思想新观念,与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学习培训成果可圈可点。
“归来,从山区回到特区,牵挂的是,善良淳朴的乡亲啊,眷恋的是,曾经沧桑而今充满希望的土地。感动于同一种心灵洗礼,坚定了同一种理想信念,踏歌而行,携手新时代,扬帆启航,共圆中国梦。”在汇报总结会上,学员们齐声朗诵自创诗歌《致“三同”》,表达着他们的情感、思考和期许。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无限期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面向未来,学员们表示,我们不会忘记,最艰苦的地方那些最淳朴善良的老乡,他们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将以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脚踏实地的作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