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绕清洁能源、工业节能降碳、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低碳技术等领域,每年评选出一批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自2022年至今已评选3届,以打造“低碳样板”,树立“绿色先锋”。
为推广绿色低碳转型成功范例,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联合读特新闻客户端,推出《走近“绿色先锋”》系列文章,回顾往届优秀获评示范基地,共享先进经验做法。本期介绍的“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获评2022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
在今年10月底举办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深圳绿交所”)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绿交所在支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发展“深圳样本”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今年8月,2010年成立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更名为“深圳绿色交易所”,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深圳绿交所已成长为集交易所、智库、能力建设中心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机构,成为绿色低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交易所品牌之一。
深圳绿色交易所揭牌。
2013年6月,在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率先启动,中国第一笔碳市场交易达成,成为全国乃至发展中国家首个碳交易市场。在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绿交所创下了多个“全国首个”:平台碳交易额仅用一年时间突破亿元,使深圳碳市场成为全国首个总成交额突破亿元的碳市场;首家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并成功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深圳碳交易;创新性地率先开发了碳资产质押融资、跨碳资产回购融资、碳债券、绿色结构性存款等一系列碳金融产品。
今年7月,“深圳担保集团—南山区—中小微企业19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资产)”在深交所挂牌。这是全国首单中小企业碳资产证券化产品挂牌发行,也是深圳绿交所参与打造的碳金融新模式。通过这一创新模式,将碳排放权这种无形资产通过证券化方式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开启了绿色资产价值变现的新通道,标志着深圳率先实现了碳资产证券化从“0”到“1”的突破。
去年6月,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绿色交易所(原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指导下,全国首笔组合式碳资产回购交易在深圳落地。这是一项全国性碳金融创新,也是深圳碳市场首笔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回购交易,是国内同业首笔基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回购交易。
不仅如此,深圳绿交所还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流动率多年居全国第一;创下国内碳金融“七项第一”;助推深圳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双向脱钩”;助力深圳万元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达到国内大城市最优、国际先进水平。
深圳绿交所董事长赖高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到“深圳绿色交易所”,更名是一个契机,在开展试点碳交易的基础之上,拓展环境要素类、绿色技术类以及绿色金融类的创新产品,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激励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作为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区深业上城的深圳绿交所,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培训室1间,会议室4间。结合自身在碳交易、碳普惠、碳金融、气候投融资等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专业知识,深圳绿交所组织开展行业交流、政银企对接、宣传教育等数十场活动。在广泛科普绿色低碳知识、宣传深圳绿色低碳成效的同时,深圳绿交所也积极探索应用节能低碳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