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国际红树林之约”,共享“山海连城·自然深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2024-11-02 20:5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我们向您发出‘国际红树林之约’,共赴这场绿色风尚的聚会。”11月2日,在机器人主持人的开场中,国际红树林研讨班和第四届“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暨第七届“福田·琵鹭节”在深圳湾公园弯月山谷拉开帷幕,为期2天。

(图源:活动主办方)

活动由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林业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围绕自然、绿色、科技、生活四大关键词展开,既是集自然教育、文化体验、绿色科技、湾区融合于一体的国际范嘉年华,也是一场生态环保的零碳特色主题活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从深圳出发,向世界发出“国际红树林之约”

清风徐徐,鸟鸣啾啾,当下的深圳已迎来候鸟南迁越冬的美好季节。鹭、鸥、雁、鸭翔集深圳湾,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聆音合唱团”唱响美妙合声,为山海连城的自然深圳增添无限魅力。

启动仪式现场,除了自中国社会各界的环保人士、行业专家,还有不少来自马达加斯加、柬埔寨、几内亚、泰国等15个国家的“国际面孔”。他们是本届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的学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第6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该中心的功能之一,包括:通过举办研讨班,共享红树林保护修复技术与经验,提升各国红树林保护管理专业水平,展现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

启动仪式上,10个“深圳自然教育最具示范意义优秀作品”和20个“深圳自然教育最具示范意义活动样板”揭晓。作为国内最早由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自然教育的城市,深圳在自然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为全国典范。今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向社会征集和评选一批优秀案例,旨在进一步推广自然教育、提升深圳自然教育水平。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绿科技趣生活,五大单元解锁生态新体验

主会场包括自然公益、科普教育、湾区生态、绿色科技、大地艺术5大主题单元,一系列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绿色科技产品展示、特色鲜明的展区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现场体验。来自红树林基金会、华侨城湿地、深圳大学、华侨城小学、垃圾分类中心等机构的志愿者成为现场引人注目的自然教育讲解员。

深圳自然教育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软实力,也为全国范围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活动邀请了近100家机构共同参与,以山海之城为底色,取自然元素进行科普教育,引领公众深入探索自然奥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体验新能源汽车、酷炫手机、时尚平板、智能手表、UGOT教育机器人、最新上市的便携式Vlog无人机……活动的亮点之一,特别邀请华为、腾讯、优必选、恒唯信等科技企业设展,展示前沿的绿色科技产品,传递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理念。

自然公益单元,9大主题专区精彩纷呈。市民可以打卡有趣的黑脸琵鹭“琵特”形象,也可以通过望远镜参与深圳湾观鸟体验,还可以参与黑脸琵鹭寻游记、红树宝宝奇遇记、携手熊大熊二挑战垃圾分类、恐龙骑行、化石寻宝等趣味游戏。

湾区生态单元,除了有2024“山海连城 绿美深圳”古树摄影作品征集大赛的获奖作品展览,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也现场介绍香港最大、最早的郊野公园以及最长的郊野径、物种丰富的郊野“居民”,澳门市政署介绍了澳门最老古树和古树科普知识。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参与捐赠“步”同凡响,零碳行动助力公益

近年来,深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打造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涌现出一批为零废弃活动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

活动现场,红树林基金会(MCF)、腾讯公益、深圳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等,获“零碳生活节”爱心赠礼——由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华侨城小学的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美术作品。

(图源:活动主办方)

活动还在10月28日-11月10日联合红树林基金会(MCF),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零碳生活 ‘步’同凡响”小程序,开展公益捐步。市民扫码参与,每日步数满2000步即可兑换由中汇影视配捐的公益金,并全部投入“守护地球之肾”公益项目,助力开展红树林保护碳汇。“这样的活动真有意义!健身的同时又能做公益,一举两得。”活动现场,不少市民通过小程序捐步后,拍照打卡朋友圈,呼吁更多亲朋加入“一块走”行列。

(图源:活动主办方)

据悉,“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全国自然教育工作的一大创新品牌。本届活动将持续到11月3日,每天9时至18时,欢迎市民朋友参与。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