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2024深圳音乐剧艺术季暨“音乐剧文化创新孵化”系列活动开幕式和音乐剧“朴剧”艺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文化艺术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音乐剧爱好者,共同观看深圳原创音乐剧目,并通过探讨“朴剧”这一新概念,着力推动音乐剧艺术表演形式的创新,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024深圳音乐剧艺术季暨音乐剧文化创新孵化”系列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教育局指导,深圳市音乐剧协会主办,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承办,深圳市艺彩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协办,获得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
中共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瑞峰,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学会、深圳大学、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音乐剧协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出席活动。活动还邀请著名电视电影导演叶大鹰,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首届音乐剧本科专业创办者张平,中国资深音乐剧人张然,中国音乐剧协会顾问沈承宙等专家出席。
两届活动惠及万人 本届聚焦剧本、人才、市场
“深圳音乐剧艺术季”是深圳市的优质艺术品牌项目,已连续举办两届,受惠人数累计超过万人。本届活动是继“2023深圳音乐剧艺术季暨湾畔音乐剧移动舞台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后,深圳孵化出的更加惠民的音乐剧活动,在过去成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继续点亮“深圳音乐剧艺术季”品牌。
启动仪式上,嘉宾们以“心手相连”的方式点亮大屏幕,璀璨的星光汇聚成光柱,点亮了“音乐剧艺术季”几个大字,象征着2024深圳音乐剧艺术季正式启航。
今年音乐剧艺术季的活动全新升级,聚焦“剧本创作、人才培养、市场培育”三个核心问题。活动的两大亮点备受关注:在课题理论层面实现了新飞跃,创新性地提出“朴剧”这一艺术表达概念,并精选大湾区优秀剧本进行孵化与展演,开创了音乐剧公益普及的新纪元,不仅引领了大湾区乃至全国音乐剧表达的新风尚,还为音乐剧领域的多元化探索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在作品实践方面实现了优质产出,深圳大学和深圳市音乐剧协会联合推出了一部饱含爱国深情、富有教育价值的音乐剧《心中的歌》,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及少先队建队75周年献礼。
一堂艺术“大思政课” 原创音乐剧《心中的歌》好评如潮
《心中的歌》是一部承载深厚历史情怀与红色基因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改编自著名导演叶大鹰的电影《红领巾》,以革命烈士家族传承家国之爱的感人故事为核心,通过跨越时空的叙述方式,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0月12日,该剧首演受到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上演后好评如潮。作为本届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心中的歌》在开幕式活动现场精彩上演。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琨在欢迎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该剧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表示该剧不仅为深圳文化舞台增色,也为本次研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
《心中的歌》艺术总监叶大鹰表示,作为多年从事电影艺术的工作者,他对电影艺术能够延展至舞台音乐剧艺术领域感到惊喜和欣慰。
深圳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心中的歌》是一部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原创音乐剧,是一堂大中小学生一起参与创作和演出、一起受教育的艺术大思政课,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和校园艺术精品剧作。
沈承宙在观演后由衷地赞扬该剧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并感慨:“这部剧令我回想起少年时加入少先队的情景!我1950年5月加入少年队,是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
中阿经济文化联合会会长谢佩君给予该剧大力支持。她表示,剧中的乐曲一响起,便瞬间勾起她儿时的回忆,令她与剧中人物产生了家国情怀的共鸣。
《心中的歌》也得到了科力尔慈善基金会的特别赞助。科力尔电机集团董事长聂鹏举表达了对音乐剧艺术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定支持:“少年强则国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下一代教育做点什么。今天观看了这部音乐剧,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要更加坚定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回报国家。”
深入探讨“朴剧”概念 探索艺术教育推广实践
作为本届活动的另一个重头戏,“朴剧”艺术研讨会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朴剧”这一创新概念。
“朴剧”是《心中的歌》制片人、编剧、导演,深圳市音乐剧协会会长,深圳大学音乐剧创研中心副主任赵艳率先提出的戏剧新概念。2020年,赵艳率深圳海豚音乐剧团赴美国亚特兰大,亮相第十五届全美最大的青少年戏剧节——“美国国际青少年戏剧节(JTF)”,成为该戏剧节开办以来首个登上该戏剧节舞台的中国代表团,并获优异奖项,得到多方肯定。JTF戏剧节规定参赛选手必须统一着戏剧节T恤参赛,不允许佩戴任何装饰装扮。受此启发,赵艳率先提出“朴剧”的艺术表达新概念。
“朴剧”是一种高于读剧、但尚未进行妆造及配置舞台效果的音乐剧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其实由来已久。50年前,美国原版百老汇连演了6137场的经典剧目《歌舞线上》在前期排演中,导演让演员们根据剧情和场景穿自己认为合适的服装排演,以最朴实的最真的方式来呈现艺术,是“朴剧”的来源和最早的成功实践。
本次研讨会旨在对“朴剧”这一新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与论证,以期将这一最朴素的艺术形式推广至中小学乃至广大表演爱好者中,使其更加贴近民众,深入人心。
研讨中,多位专家就“朴剧”的概念与实践发表了真知灼见。沈承宙认为,“朴剧”理念对文化自信和校园戏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张然结合实践经验,认为“朴剧”是一种有效的做戏手段,能够提升戏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张平从艺术教育领域出发,探讨了“朴剧”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及推广前景;深圳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二级调研员冯妍妍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分析了“朴剧”在校园内的实践可能性。与会专家认为,“朴剧”这种音乐剧表达形式有望成为推动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新动力,并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江晓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