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级后方便多啦,下楼遛弯过来喝咖啡看会儿书,非常惬意”“除了硬件的提升,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服务和活动的升级”“现在会时不时过来这边看看有没有最新的惠企服务信息”……近期,不少居住在宝安西乡街道的市民惊喜地发现,身边的党群服务中心都变了样。
今年以来,作为深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社区最多、商事主体最多的“超级街道”,宝安区西乡街道以打造“百姓客厅”为理念,通过提升硬件、升级服务、统筹资源等三方面内容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优化,使其成为居民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第二个家”。
提升硬件 拉近距离
将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百姓客厅”
一直以来,如何真正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价值并赢得老百姓认可是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西乡街道人口密集、诉求多元,部分党群服务中心存在不接地气、人气不旺等情况,服务质量和群众需求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
为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西乡街道开展了覆盖全街道的需求调研。3.5万份问卷、25次座谈会、2351条意见,提到最多的是“距离感”“官气重”“衙门化”,“总觉得党群服务中心太严肃了,有保安、有围墙,看起来不舒服,觉得这里不属于我们。只有办理证件之类的才来党群服务中心。”
改造方向明确后说干就干。西乡街道以“去官气、接地气、聚人气”为目标,把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出台《关于推行党群服务阵地“三个亲民”标准升级打造“百姓客厅”》,从制度上为此次改造升级行动保驾护航。按照“服务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要求,党群服务中心一律摘除办公门牌、一律下墙工作制度、一律下架宣传标语,累计腾退办公面积约1万平方米,清理办公室门牌300块、上墙制度350个、宣传标语100条,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硬件环境全面升级焕新。
“以前,每当路过党群服务中心,我总感觉它带着一种‘官方’的距离感,若非办理业务,我几乎不会踏入其中;现在,我感觉周围的党群服务中心变得非常亲切温暖,我时不时就会去溜达,参加各种活动。非常棒!”“00后”青年伍俊达对改造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赞不绝口。
服务升级惠民便民
探索“政府+公益+商业”服务模式
群众“愿意来”之后,如何进一步让他们“喜欢来”“经常来”?西乡街道探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政府+公益+商业”服务模式,通过以空间换服务、以空间链接资源,引入公益性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创业团队进驻,向群众提供康养、托幼、助餐等公益性、规范化、可持续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展党群服务范围和优化服务品质。
在龙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正以市场价2折的优惠参加绘画、书法、生活美学、传统非遗、艺术疗愈、艺术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公益课程;在福中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卖和快递小哥凭有效证件就能享受到“10元管饱、15元吃好”的惠民套餐;在径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下班后正在公益健身房里跑步健身……
目前,西乡街道已有25个党群服务中心探索推行“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模式,居民群众“愿来爱来常来”的愿景逐渐清晰,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供给更多,阵地人气更旺,“造血”功能更活,服务质效更高。全街道社会化运营项目从0个增加至15个;“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模式党群服务中心的周均人流量从1538人次提升至3326人次,人气提升116.3%;撬动社会资金约1000万元投入社区服务,群众对试点党群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从85%提升到97%等。
统筹资源 聚焦“小个专”
党建助企拔节生长
“欢迎各位莅临,我们将为您现场解读金融服务、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关键内容。”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党群共建益企行”活动在西乡宝运达物流园的“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隆重举行。活动现场不仅有党务指导、税务服务、信用建设、人才政策等领域的专业解答,还举办了惠企政策宣讲、招商政策解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沙龙,吸引了众多企业家的目光。
作为深圳的产业重镇,西乡街道民营经济活跃,有小微企业9万多家、个体工商户4万多户、专业市场7个。为更好地服务“小个专”群体,西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行业惠企服务资源,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技术交流会、项目对接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等各类交流活动,为“小个专”群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
不仅如此,西乡街道还在“小个专”群体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环境整洁美观的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党群共建益企服务专区,设置“暖蜂驿站”服务点,安排党建、企服、市监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轮流坐班,推动党务、政务、税务、法务、人才等多元化服务向党群服务中心延伸,让“小个专”群体在党群服务中心真切感到温暖贴心。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能够享受特有的优惠待遇,我们也可以向党组织靠拢,这些都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感觉跑在路上都充满了底气、阳光和力量!”这是外卖“小哥”刘进伟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感慨。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高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