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实寄侨批原件馆藏量最多,汕头以“侨”为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文/图
2024-10-14 08: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十月的汕头,金风送爽,位于小公园开埠区的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迎来一批批的参观者,这里通过实物、图片、书册、音视频的展览播出,展示了“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记者于近日实地探访了该侨批馆,在这里采访专家,对话侨眷侨青,聆听动人故事,感受家国情怀,见证汕头以“侨”为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发展图景。

国内实寄侨批原件馆藏量最多

走进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就能看到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对侨批的题词:“海邦剩馥”“侨史辉煌”。2013年,中国“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侨批是华侨家书与汇款合一的特殊载体,是当年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侨批是反映侨乡历史最完整、数量最多的民间文化遗存,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

在展厅内,展板上、橱窗里的一封封侨批以及“猪仔钱”等实物,穿过悠悠岁月,诉说着一件件酸甜苦辣的往事。当年潮汕先民漂洋过海艰辛谋生,与家乡亲人天各一方时写下的侨批,如今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重现在世人面前。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向记者介绍说,汕头市侨批档案在征集、保护、利用、开发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侨批档案馆藏量超过9万件。目前,汕头市档案馆是国内实寄侨批原件藏量最多的国家综合档案馆。

在侨批馆入口展览开始的位置,“让文物说话”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据介绍,四年来,前来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参观的人数超过20万人,几乎每天都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踏进该馆。此外,汕头还积极推动侨批档案的研究出版,推动“侨批文化进校园”,在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及市属部分中学开展活动约250场次,近30万人次参与。

耗费毕生心血捐赠4.8万封侨批

近年来,海内外华侨华人、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侨批收集、保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入选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广东省候选人公示名单的 麦保尔、马娅夫妇曾分两次无偿捐赠4.8万封侨批原件,这种无私慷慨的捐赠对汕头市的侨批保护工作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麦保尔生前系原南方(汕头)通讯公司员工,他很早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被很多人当做“邮品”的侨批和寻常“实寄封”有明显的差别,于是通过自己合作的邮商、网络等资源,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开始大量收集。麦保尔去世后,遵从丈夫生前心愿,2021年6月,马娅带着女儿到汕头完成麦保尔生前遗愿,将已完成整理的40121件侨批原件无偿捐赠给汕头市档案馆。两年后,马娅母女再次向汕头市档案馆无偿捐赠侨批原件8000件,此举极大地丰富了侨批档案的收藏及展陈内容,有力推动汕头侨批文物馆成为全国侨批馆藏数量第一的专题馆。

汕头市档案馆副馆长黄祖煜表示,这些档案是麦保尔先生和马娅女士耗尽毕生心血搜集而来的,他们的努力为汕头市侨批档案的征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捐赠的侨批档案数量之巨大,形成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且保存状态良好,令人赞叹。

林庆熙介绍说,马娅女士捐赠侨批之后,还带动了社会捐赠侨批的热潮。许多民间收藏家、侨批经营者的后代、侨眷,或者是侨批研究者们,都纷纷把自己家里所收藏的珍品、孤品拿出来,慷慨地送给档案馆。

“侨批出海”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牢记嘱托,保护好“侨批”文物,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2023年以来,汕头市策划开展了“汕头侨批出海计划”,成功赴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举办“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侨批历史文化展,到香港、澳门举办侨批历史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以侨批为载体搭起交流之桥、友谊之桥、合作之桥,更好地凝聚乡情乡谊、彰显文化魅力、赋能经济发展、增进文明互鉴。

“汕头侨批出海计划”作为广东省国际传播重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侨批在海外展示期间,当地侨团商会、知名侨领、华文学校师生代表等前来参观展览,唤起了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年轻侨后代的家乡情,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近200幅侨批及相关资料图片串起超百米的主题展线,以一段段动人往事讲述一片片赤子深情,让华人华侨感慨万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活动期间,产业、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仅在马来西亚就签约33个项目总金额超70亿元。

记者在汕头侨批馆采访期间,正逢侨商、侨界青年和“侨后代”近百人前来参观,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观看侨批展览,深刻体会到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和根脉意识,无论是老华侨还是新华侨,他们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是一脉相承的,“侨批”能凝聚起更多海内外力量支持家乡的发展建设。

如今,在汕头市滨海的东海岸新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迎来设立10周年的日子,昔日的填海滩涂上,如今崛起了一座生态宜居新城,初步构建起了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侨乡汕头在经济特区建设中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