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中国女画家协会、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沐光·同行—— 2024粤港澳女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3楼花园展馆拉开帷幕。十位粤港澳女艺术家的作品集萃一堂,呈现出不同代际的女性艺术视角之下,丰盈独特的湾区叙事。
展厅入口,既是参展艺术家,也是展览策展人的梁桂华特别为此次展览创作的一幅AI影像与水墨泼彩作品《红树湾畔》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梁桂华说:“我的创作长期聚焦红树林,因为红树林是深圳的‘市树’,它在我眼中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美学符号、文化标签,是一种精神特质。向海而生的红树林正如向海而生的深圳,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是活力之城、梦想之都。在深圳,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由企业家到艺术家,由市人大代表到红树林湿地教育推广大使。而这个展览,汇聚了众多同道中人,希望我们能够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结伴同行,不负此生。”
梁桂华介绍,这次邀请的十位艺术家年龄跨度较大,既有早已成名的著名艺术家,也有“90后”海归新锐,从传统国画到现代彩墨,从综合材料到油画、雕塑、陶艺,展览呈现出生活和创作在不同时代背景、受到不同社会思潮影响的女性艺术家的创作面貌,蕴含着女性独特的个体化经验以及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
据了解,如展览题名所示,光是生命之源,代表着希望、温暖。光不仅来源于外界,更来源于内心。执着追求内心的艺术之光,是十位女艺术家共同的特质。孔紫是中国20世纪重要的女画家,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她将传统水墨画发展出凝练而富有意趣的风格形式,探索了水墨人物画的革新路径。颜晓萍的画作中融入了工笔、水墨、壁画等绘画元素,在矿物质颜料的交织下,渗透着个人内心深处的美丽与温馨。梁桂华以写意泼墨手法表达都市律动和自然景观,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传递出日新月异的都市节拍和昂然奋进的山海之歌。丛秋菊的作品则从相对微观的视角来观照个体的经验与价值。穆焱的画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在其中释放出自我的力量。何鸣以诗意的方式探讨城市环境的流变与感知的不确定性。林小枝2023年在香港获颁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时代艺术家功勋奖,其作品通过阳光、流水似的点与线凸显女性的生存自信与自我表现。伍汝的油画将粤港澳大湾区新面貌作为自己的创作中心,梁倩婷则以不同的媒介展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特别是以陶瓷雕塑展示的创作——将日常用品与女性身体相融合。石琦的陶艺则尝试将自然的生命力与超自然的灵性合而为一。
梁桂华认为,女性作品更倾向于感性直觉、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注重细节和情感表达,她们的表现形式更细腻柔和、含蓄柔美,她们的创作风格也更主观多元,更富有感染力。流动于作品之中的细微情绪,是她们精神世界的映照,更是时代变迁的客观描绘和内心世界的主观表达。
这种个人体验与社会洞察力的紧密结合,带来了整场展览在女性艺术之光外的另一重意义——沿着女性的经验和视角所展开的湾区叙事。梁桂华认为,湾区叙事之所以是本次艺术展的主题之一,不仅是因为集萃十位粤港澳女艺术家的作品,更因为深圳的城市精神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沃土。这一点,长期专注于都市水墨创作的梁桂华深有感触,30多年深圳生涯,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时代的发展和机遇,给她带来了创业的机会,也正因为有创业的感悟和收获,才激发了她的艺术创作灵感。“深圳成就了我、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我的成长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我的创作主题自然而然就是深圳。”
创新之都深圳是梁桂华艺术创作源源不绝的灵感来源,在本次展览中,梁桂华大胆尝试AI影像+水墨泼彩的表现方式,创作了高2米长13米的水墨长卷,“我希望依托科技创新,为艺术创作赋能,丰富艺术家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路径,让创意和理念传播、呈现的方式更丰富、更多元、更精彩。为深圳的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